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需要掌握知识以外,良好的品质更为重要。有一句话说:“身体残疾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可见品质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是,我们频频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看到一些问题学生伤害同伴甚至杀父弑母的报道。这一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学生时间,一天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又有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课堂,数学学科又占了约五分之一的课时量。作为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责任。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主要还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那么,怎样在数学学科中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该渗透哪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1、课前增设五分钟的谈话时间
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直接的情感反应。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以一种真我的面目示人。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增设课前五分钟谈话时间的设想。
有许多老师吝啬于这五分钟的“宝贵”时间,不肯将之流于与学生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殊不知,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如何安排这短短的五分钟呢?首先,将一切不快留在教室外面,在进教室前深呼吸几次,做几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后带着最美好的微笑走进教室。其次,课前精心设计谈话内容,要亲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且要有鼓动性。最后,谈话中少用或不用“我要你们……”,“你们不要……”之类强制性的,充满着师道尊严的话语,而要以一种朋友间交心的态度交流。
2、课堂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时,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设计了一节竞赛课,以“口算”、“抢答”、“甲方出题乙方答”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并设计了“聪明星”、“机智星”、“优胜星”、“进步星”等奖项,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重视课堂评价,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进行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将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如果也能像罗森塔尔那样将我们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但也要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三、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没想到我的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原来,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而那位老师此时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担负着人的教育的教师更加觉得肩上担子的承重。不仅仅是数学,我们应在小学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一、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1、课前增设五分钟的谈话时间
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直接的情感反应。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以一种真我的面目示人。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增设课前五分钟谈话时间的设想。
有许多老师吝啬于这五分钟的“宝贵”时间,不肯将之流于与学生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殊不知,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如何安排这短短的五分钟呢?首先,将一切不快留在教室外面,在进教室前深呼吸几次,做几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后带着最美好的微笑走进教室。其次,课前精心设计谈话内容,要亲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且要有鼓动性。最后,谈话中少用或不用“我要你们……”,“你们不要……”之类强制性的,充满着师道尊严的话语,而要以一种朋友间交心的态度交流。
2、课堂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时,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设计了一节竞赛课,以“口算”、“抢答”、“甲方出题乙方答”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并设计了“聪明星”、“机智星”、“优胜星”、“进步星”等奖项,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重视课堂评价,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进行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将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如果也能像罗森塔尔那样将我们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但也要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三、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没想到我的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原来,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而那位老师此时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担负着人的教育的教师更加觉得肩上担子的承重。不仅仅是数学,我们应在小学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