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吉高速公路的武吉高速成生态民生路
江西省一次性投资额最多、建设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建设项目——武吉高速公路即将通车之际,沿线11个县(区)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不仅结束了赣西北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而且保护了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女湖和山背文化遗址,施工单位在崇山峻岭中留下了永久性的农村道路250多公里,被沿线群众誉为“路地和谐共建的典范”。 武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江西境内的北段,北起赣鄂省界武宁县,南至吉安市,全长285公里,总投资131亿元。这条高速公路途经的地区地质复杂、山脉众多。仅隧道就有24座,大桥200多座,除途经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女湖外,还要穿越我省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山背文化遗址。武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坚持“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公路”的理念,确保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址不受破坏。通过建隧道的方式,让公路穿越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改线绕道方式,避开了仙女湖和山背文化遗址。据了解,为保护山背文化遗址,武吉高速公路改线平移1.7公里,因而增加造价2000多万元。 武吉高速公路途经150个自然村,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时,将民生和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同等看待。按照设计方案,公路经过宜丰县板坑水库。这一水库是宜丰县城乡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如果在水库上面架桥,公路施工阶段和将来运营阶段的污水都会流入水库。为了保护水库不受污染,建设者改变原设计方案,改高架桥为高路堤的人工分水岭,并增设了排污口。位于分宜县境内的昌坊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岩层,切断了附近村民饮用水水源。技术人员发现隧道岩壁上的渗水可以饮用,经有关部门化验后,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建设者采取措施,将隧道中的水引出,建起专用蓄水池,铺设管道,将清澈的“自来水”接到了村民家中。 在建设武吉高速公路时,为了便于进场施工,建设者开凿的施工辅道、便道有250多公里。此外,还接通了输电线路150多公里、通讯线路110多公里。这些便道、输电及通讯线路大部分留在了赣鄂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大大改善了山区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记者江仲俞、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