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中,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事实上,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很深的误区,就是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教育的深层次作用,这种传统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前应试教育氛围依然浓厚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突破旧有习惯模式,没有思想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足够重视,就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理性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就三个教学目标的关系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而不可。成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情感与态度是学习的树根,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学习的绿叶,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造就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2. 就教育的最终目的来说,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凝聚着人们对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它的本质是要培养有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有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腔凳进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优先于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教育。退一步讲,就算是当前教育体系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依然侧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然而,一个对数学不具有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学生是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也就不可能真正把数学学好。
3. 就教育的功能作用来说,当前,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伟大使命的教师也应该把培养“可持续发伍派旅展”的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而能够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励影响下,主动地、有方法地获取日新月异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各项能力。为此,我们就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静态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只是动态的“过程与方法”,还应有使其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 就中外数学教育对比状况而言,欧美等国家的教育水平优于国内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外的数学教育更看重育人的大目标。例如,美国数学教育目标是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其数学素养包括: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和学会数学推理,强调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学生教育上的重要性是:数学为学生理解和改变世界提供了一套独特而有力的工具,数学提供促使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机会。比较而言,中国的大纲、课标虽然也重视育人的大目标,但仅仅在前言部分作比较简短的描述,而现实的教学实践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羡晌中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对数学教育给予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大目标关注甚微,具体目标与人的发展大目标之间的联系基本处于割裂状态。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 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具体目标
在充分认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以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概括地讲,就是有下面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 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不持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
2. 体验情感
情感是指爱、快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概括美;化方为圆、化曲为直的转化美;层层演译的严谨美和逻辑美;富于变化的神奇美;数形结合的和谐美,让学生从心底上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3. 锻炼意志
人类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无数的错误、不断的失败中找到真理。历史上,一些数学难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以解决。因此,数学教育要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消除畏难情绪的勇气。
4. 建立自信
自信可以使人成功,成功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一个他们原先看来很神秘的问题时,那么成功带给他的喜悦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
5. 感受作用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与形是世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存在形式,因而专门反映数与形规律的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无处不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加强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动力和决心。
6. 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学目标体系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上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应该怎样有效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呢?有三个大的要点可供参考:
1. 完善教学设计目标,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实施课堂教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精心挑选,认真组织,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及练习,凡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相关场景、事例都可以引用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材中《方向与位置》的学习认识,教材只安排了两幅图作为学习训练的素材。如果只利用这两幅图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在森林里迷路了,他只知道家在森林的南方,请你帮他找到回家的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的交流探讨,一系列问题出现了,是晴天还是阴天,白天还是黑夜,进而充分利用插图引导他们认识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起东落,树叶南密北疏,树的年轮南疏北密,北极星始终在地球的正北方,有的学生甚至会想到为他送去指南针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堂课一定不会沉闷,学生不但掌握了方向和位置的辨别,还成功体验了利用数学知识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是苦恼、厌烦,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并且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积累愉快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对称”的教学,先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熊猫、青蛙、蝴蝶、叶子……教师提出:你们是怎样寻找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熊猫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上的花纹一样;对称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又提出:怎样来断定这些都是对称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自己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对折”方法后,教师按学生的选择来演示“对折”。当课件动态显示青蛙的左边和右边重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自豪,更加兴奋地投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另外,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对称”一课中,教师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前,先欣喜地告诉学生:“前几天我学会了一手绝活,我想把我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请大家说出每个作品的名称”。兴奋的话语感染了学生,诱发了学生欣赏、了解教师作品的热情。随着作品在黑板上依次出现,教室里响起学生抢答的声音:花、房子、小树、鸟……教师积极兴奋的情绪、态度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把热情带给学生,用教师真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需要教师把信任与鼓励、欣赏与赞许带给学生,用教师的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用教师真切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磨砺学生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学科具有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顽强的意志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以强化学习的效果、应对学习中的挫折、明确学习的意义。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又如,笔算教学中设计帮助小动物检查改正错题的活动,可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再如,放手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评价伙伴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等等。
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愉悦,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要点外,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贯彻到底,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革新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标准来评价学生,从而使学生自觉注重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他素质。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由此具备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
事实上,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很深的误区,就是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教育的深层次作用,这种传统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前应试教育氛围依然浓厚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突破旧有习惯模式,没有思想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足够重视,就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理性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就三个教学目标的关系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而不可。成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情感与态度是学习的树根,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学习的绿叶,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造就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2. 就教育的最终目的来说,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凝聚着人们对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它的本质是要培养有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有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腔凳进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优先于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教育。退一步讲,就算是当前教育体系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依然侧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然而,一个对数学不具有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学生是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也就不可能真正把数学学好。
3. 就教育的功能作用来说,当前,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伟大使命的教师也应该把培养“可持续发伍派旅展”的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而能够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励影响下,主动地、有方法地获取日新月异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各项能力。为此,我们就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静态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只是动态的“过程与方法”,还应有使其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 就中外数学教育对比状况而言,欧美等国家的教育水平优于国内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外的数学教育更看重育人的大目标。例如,美国数学教育目标是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其数学素养包括: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和学会数学推理,强调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学生教育上的重要性是:数学为学生理解和改变世界提供了一套独特而有力的工具,数学提供促使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机会。比较而言,中国的大纲、课标虽然也重视育人的大目标,但仅仅在前言部分作比较简短的描述,而现实的教学实践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羡晌中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对数学教育给予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大目标关注甚微,具体目标与人的发展大目标之间的联系基本处于割裂状态。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 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具体目标
在充分认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以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概括地讲,就是有下面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 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不持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
2. 体验情感
情感是指爱、快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概括美;化方为圆、化曲为直的转化美;层层演译的严谨美和逻辑美;富于变化的神奇美;数形结合的和谐美,让学生从心底上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3. 锻炼意志
人类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无数的错误、不断的失败中找到真理。历史上,一些数学难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以解决。因此,数学教育要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消除畏难情绪的勇气。
4. 建立自信
自信可以使人成功,成功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一个他们原先看来很神秘的问题时,那么成功带给他的喜悦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
5. 感受作用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与形是世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存在形式,因而专门反映数与形规律的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无处不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加强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动力和决心。
6. 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学目标体系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上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应该怎样有效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呢?有三个大的要点可供参考:
1. 完善教学设计目标,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实施课堂教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精心挑选,认真组织,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及练习,凡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相关场景、事例都可以引用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材中《方向与位置》的学习认识,教材只安排了两幅图作为学习训练的素材。如果只利用这两幅图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在森林里迷路了,他只知道家在森林的南方,请你帮他找到回家的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的交流探讨,一系列问题出现了,是晴天还是阴天,白天还是黑夜,进而充分利用插图引导他们认识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起东落,树叶南密北疏,树的年轮南疏北密,北极星始终在地球的正北方,有的学生甚至会想到为他送去指南针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堂课一定不会沉闷,学生不但掌握了方向和位置的辨别,还成功体验了利用数学知识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是苦恼、厌烦,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并且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积累愉快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对称”的教学,先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熊猫、青蛙、蝴蝶、叶子……教师提出:你们是怎样寻找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熊猫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上的花纹一样;对称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又提出:怎样来断定这些都是对称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自己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对折”方法后,教师按学生的选择来演示“对折”。当课件动态显示青蛙的左边和右边重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自豪,更加兴奋地投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另外,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对称”一课中,教师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前,先欣喜地告诉学生:“前几天我学会了一手绝活,我想把我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请大家说出每个作品的名称”。兴奋的话语感染了学生,诱发了学生欣赏、了解教师作品的热情。随着作品在黑板上依次出现,教室里响起学生抢答的声音:花、房子、小树、鸟……教师积极兴奋的情绪、态度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把热情带给学生,用教师真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需要教师把信任与鼓励、欣赏与赞许带给学生,用教师的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用教师真切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磨砺学生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学科具有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顽强的意志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以强化学习的效果、应对学习中的挫折、明确学习的意义。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又如,笔算教学中设计帮助小动物检查改正错题的活动,可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再如,放手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评价伙伴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等等。
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愉悦,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要点外,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贯彻到底,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革新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标准来评价学生,从而使学生自觉注重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他素质。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由此具备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