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水景色优美”的诗句有哪些?

 我来答
芊芊爱教育
2020-09-26 · 活到老,学到老,芊芊每天教你新知识
芊芊爱教育
采纳数:2401 获赞数:3720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译文: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译文: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五、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宋·杨万里《小池》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大朗吃药mt
推荐于2018-01-21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描写“山水景色优美“的诗句如下: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释义: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庐山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释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柳荫深深,花团锦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释义:一条小河保护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推开大门把青色送来。”

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释义: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色绸带。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释义:蒸霞蔚,水雾蒸腾,波涛汹涌,笼罩着云梦泽,摇撼着岳阳古城.

7.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释义:云来了山色更美,云去了山色如画。山色因云的有无而忽明忽暗,云则随着山的高低而忽上忽下。

8.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释义: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释义: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孤单的小船好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能看见长江在滚滚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淡淡清香飘千古
2019-08-09 · 疏导疑惑,缓解矛盾。指点世间迷津。
淡淡清香飘千古
采纳数:2690 获赞数:3009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仙境
胡秉言
红花绿草满园栽,
风送花香蝶自来。
曲径闲幽宁静雅,
身居愉悦赛仙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4-09-05
展开全部
形容“山水景色优美”的诗句,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客,它们以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画卷。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供您欣赏:
“青山绿水映晴空,云卷云舒画意中。碧水绕山流不尽,奇峰耸立入云重。烟波浩渺渔舟远,鸟语花香春色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逢。”
这段诗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青山绿水的和谐共生,云卷云舒的悠然自得,以及碧水绕山、奇峰入云的壮丽景象。同时,还融入了渔舟远行、鸟语花香等细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最后,诗人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逢”作结,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无限赞美和向往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馋唔馋唔
2017-11-25 · TA获得超过11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82.8万
展开全部

1.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2.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23.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 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 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24.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本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认识古人寄情山水的意义                          

自然山水对中国人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中国人这样领悟于山水、寄情于山水、皈依于山水了。      

人们最早对山水的兴趣,应当在山水的神秘性上。在先民那里,自然被赋予了无所不能的神灵概念,山水以它的神秘莫测使人们对它持有敬畏之心。这种观念实际上也一直传承下来了,如说“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抱朴子?登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只是后代的诗文对此的表现越来越弱,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主题。

先秦时期,儒家主要强调“君子比德”。从山中见“仁”,从水中见“智”,或者说山是仁的表现,水是智的表现,这就是比德。秦汉之后,人们更多地是从自然生命状态与人的生命状态的对应关系上寄情山水。望春山而生欣然之意,观秋树而生凋零之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刘勰)

说到寄情山水,是不能忽略柳宗元的。他的《永州八记》是古代山水审美的典范之作。它寄情山水的两个层面正好代表了中国人寄情山水的两个方向。

第一层面是生命大境界的发现与体验。这与庄子的人生境界是一脉相承的境界。当柳宗元带着罪身来到柳州后,他一直感到很痛苦。“始得西山”后他借助山水的超拔力量使自己一下子得到了解脱。登高远望,他感受到了天地阔大与恒久的境界,感受到了融入这种境界中的逍遥与通畅。这种逍遥与通畅的感觉,是生命大境界的一种高峰体验,是许多临山悦水者的共有追求。在这样的体验中,他们变得旷达,变得超凡,变得遗世独立。庄子、李白、苏轼,是这一途的典型。

第二层面是生命理趣的发现与体验。这一层意义在《永州八记》的《小石潭记》等篇什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石一木,一丘一潭,一曲一溪,都隐含着生命的机趣,从中可以享受生命中许多不可言传的快乐。陶渊明、王维、柳宗元及明代的小品文作家、清代的李渔与曹雪芹等,寄情山水走的大体是这一途径。

当然上述两个层面在每位文人身上并不是能够绝然分开的,即使是柳宗元也是如此,这里分两层表述是为了阐述的方便。事实上像李白、苏轼等大家,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精神是很复杂的。

寄情山水,不能仅仅理解为生命的解脱与超拔,还应理解为生命的分享与播撒。(或许后者可能更能让人接受,否则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何以那样发达?)但无论哪一个层面,都是寻找一种生命的归宿。当古代文人们真正寄情于山水时,少数是无意于社会承担(如庄子),多数则是被迫放弃社会责任。他们转投山水,在山水中安顿自己的生命与心灵,在对自然的发现中发现了另一个“我”。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28517984876734164.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