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时应考虑的因素有:盈利能力指标;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资本充足程度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拓展资料:
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
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2.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3.资本充足程度指标: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拓展资料:
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
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017-11-09
展开全部
控制要素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矗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
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3、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
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9、引入应急方案的需求。10、预防性预测指标对于监视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3、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
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9、引入应急方案的需求。10、预防性预测指标对于监视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