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存在隐私安全风险吗?

 我来答
im2ah
2017-10-17 · TA获得超过4.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121万
展开全部

刷脸进站、刷脸取款、刷脸支付、刷脸报到……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日渐成熟,“刷脸”时代正在到来。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脸识别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各个行业应用的“阈值”,带来日趋丰富的应用场景。有专家指出,人脸特征与指纹、虹膜相比,是一个具有弱隐私的生物特征。例如,很多人都会发自拍照,也是相对公开的特征。如何保证用户数据安全尤为关键。

如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自动驾驶等各个领域的技术,都处在爆发增长的临界点。其中,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商用速度不断加快,应用范围愈发广泛。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面部识别技术正迎来应用普及的风口,在生物识别的众多细分领域中,面部识别更是佼佼者。不过,虽说“人脸识别”技术推动了诸多领域的变革,但其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也值得重视。

经过多年发展,人脸识别近几年确实取得了突破式发展,完成了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在国内,从消费电子领域到汽车电子、安保、网络支付、金融等领域都在逐步引入人脸识别,堪称是百花齐放。虽说,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确实有“芝麻开门”的便捷效应,但任何新技术与生俱来的双刃剑属性,都不可避免地让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存在隐私安全风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