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出自哪里?
出自清代张聪贤的《官箴》。
原文如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译文如下:
官吏不害怕我严厉,而害怕我廉洁;民众不服从我才能,而服我公正;公正民众就不敢怠慢,廉洁官吏就不敢欺骗。公正让人明察秋毫,清廉让人不怒自威。
扩展资料:
《官箴》出处
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上尝御书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
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按:此说误,详后)’是数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择其说,训示百官,则所言中理可知也。虽篇帙无多,而词简义精,故有官者之龟鉴也。”今检吕氏《官箴》,全书共三十三条,其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与《四库提要》所说相合。
王士禛,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罢官归里,康熙五十年去世。《古夫于亭杂录》是他罢官后所作。该书卷一说,“清、慎、勤三大字,士禛二十年前亦蒙赐。”由此可知,他所说的“上尝御书”之“上”,当是指康熙皇帝。
这说明清代把清、慎、勤三字当作钦定的官箴是始于康熙。四库馆臣称赞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龟鉴”,而《四库提要》乃是乾隆钦定之书,这又说明在乾隆时期仍然是遵行祖宗旧制,以清、慎、勤三字为官箴的。
赵翼是位乾嘉学者,他在《陔于丛考》卷二十七《清慎勤匾》条中说:“各衙署讼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这更是一条有利的证据。以清、慎、勤三字为官箴,不仅行之于康、乾之世,而且通之于有清一代,所以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箴》
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能欺。公生明,廉生威。共36字。
后任,广东连平颜氏,颜希深(颜氏由闽迁粤第五代)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颜希深任泰安知府时,偶在衙内的残壁中发现此碑文,感触颇深,遂将此碑重刻,并附以跋文,立于官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并将三十六字官箴作为颜氏家训,传给子孙。
颜希深子颜检出任出任浙江巡抚,嘉庆二十年(1815年),颜检依照其父颜希深泰安石刻拓本,加上一篇长跋文重新刻石制碑,镶嵌于杭州住所大厅墙壁。
颜检 子颜伯焘嘉庆十九年(1814年),殿试中二甲进士入翰林。
道光二年(1822年),颜伯焘出任陕西延榆绥道台。颜伯焘带着其父所赠杭州刻石拓本到陕西赴任。道光四年(1824年)立秋日,颜伯焘写了跋文连同拓本一并送给长安知府张聪贤,请他重新刻碑。这才有了张聪贤的《官箴》。同时有了古都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箴碑。
该官箴刻石(西安碑林官箴碑)有36字官箴,后面有五篇跋文,其中三篇为颜希深、颜检、颜伯焘所作。
连平州颜氏家族,颜希深、颜检、颜伯焘三代成功继承保留了36字官箴。成为“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的名门望族。
出自清代张聪贤的《官箴》
原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清代张聪贤的《官箴》:“吏不畏吾言,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怠,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做到:①始终保持清正廉洁②依法行使手中权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