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双十二事变”,是指什么事变?

历史中“双十二事变”,是指什么事变?... 历史中“双十二事变”,是指什么事变? 展开
 我来答
肃穆又素雅的小饼子4fc
2019-09-24 · TA获得超过16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场军事政变。

西安事变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lazy含
2019-09-23 · TA获得超过28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退出东北战争,深觉是自己的失策才造成这种局面,于是他开始离开国家出过去考察。而中共方面经过了艰难的长征路途也在陕北顺利的会师。

此时北平已经有许多大学生开展了示威或者游行的活动,人们心中停止内部争斗一致对外的呼声更加强烈。同时,国民党的剿共计划遭遇失败,蒋介石身上的压力越发沉重,亲自来西安监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湖心蓝恋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0-06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重要作用的体现关键不在发动,而在其和平解决的问题上。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同时也担当了促成其和平解决的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他为了保护蒋的安全,还用自己的人头做保证。1936年12月13日上午,张学良在会见南京政府的代表时表示,只要委员长能改变态度,采纳意见,将亲自送他回南京,可见,张学良是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把西安事变往和平解决的方向上指引。可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巨大牺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历史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知者不言
2005-11-06 · TA获得超过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70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3151万
展开全部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杨虎城(右)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1936年12月13日,西安
出版的《西安文化日报》刊载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乘飞机由西安返回延安,毛泽东等到机场迎接

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历史的功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又强迫改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在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前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西安事变: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f6987bbb
2005-11-06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杨虎城(右)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1936年12月13日,西安
出版的《西安文化日报》刊载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乘飞机由西安返回延安,毛泽东等到机场迎接

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历史的功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又强迫改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在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前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西安事变: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