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一定要符合六年级的水平!一定要!不用写很大的范围,就写家乡经过这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记住,一定要符合六年级的水平!急~~...
一定要符合六年级的水平!一定要!不用写很大的范围,就写家乡经过这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记住,一定要符合六年级的水平!急~~
展开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许多:繁华的街市,高大的建筑,宽广的街道,开阔的广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那高楼大厦……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听妈妈讲,她小的时候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商店里的东西也很少,一年很难吃到一块糖和其它的零食,买东西都要用票,如果买东西没有票给再多的钱也没有用,买食物要用粮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要用布票,买洗衣机也要用票,而且还有供应量的限制,不是想用多少就可以用多少的,平时吃的饭也没有什么营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好一点,所以那时侯妈妈最高兴的就是过年了。可是现在我们想要吃的东西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家里的零食也从来没有断过,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有营养的饭菜,可有时我还挑三拣四的,嫌东西不好吃,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妈妈小的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小了的旧衣服,而且衣服上有些还有补丁,穿的鞋子基本上都顶着脚指头,上学背的是一个布做的书包,学习用具也很少,而且一直用到不能 再用才换掉。而我们现在几乎穿的衣服都是新的,鞋子有一点小就不想再穿了,到现在我已经用过好几个书包和文具盒了,学习用品也多的数不清,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妈妈小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是跳跳橡皮筋,爬山什么的,那时侯有电视的人家很少,而且还是黑白的,电视频道也很少,电视节目也不象现在这么丰富多彩。而现在我们可以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频道也非常多,而且还有针对我们的少儿频道,除了看电视,我们还可以玩电脑,上网,旅游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我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用我们的双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世界强国!
我听妈妈讲,她小的时候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商店里的东西也很少,一年很难吃到一块糖和其它的零食,买东西都要用票,如果买东西没有票给再多的钱也没有用,买食物要用粮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要用布票,买洗衣机也要用票,而且还有供应量的限制,不是想用多少就可以用多少的,平时吃的饭也没有什么营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好一点,所以那时侯妈妈最高兴的就是过年了。可是现在我们想要吃的东西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家里的零食也从来没有断过,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有营养的饭菜,可有时我还挑三拣四的,嫌东西不好吃,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妈妈小的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小了的旧衣服,而且衣服上有些还有补丁,穿的鞋子基本上都顶着脚指头,上学背的是一个布做的书包,学习用具也很少,而且一直用到不能 再用才换掉。而我们现在几乎穿的衣服都是新的,鞋子有一点小就不想再穿了,到现在我已经用过好几个书包和文具盒了,学习用品也多的数不清,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妈妈小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是跳跳橡皮筋,爬山什么的,那时侯有电视的人家很少,而且还是黑白的,电视频道也很少,电视节目也不象现在这么丰富多彩。而现在我们可以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频道也非常多,而且还有针对我们的少儿频道,除了看电视,我们还可以玩电脑,上网,旅游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我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用我们的双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世界强国!
展开全部
六年级的是把?那我给你符合你水平要求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就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两件小事吧!这两件小事仅系大海之中的“一滴水”,通过它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貌。
经过严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如今,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大年三十坐在缝纫机前,在灰暗的台灯下帮我们做新衣服的前景仍然历历在目。如今,全国各地的商场、商贸街和服装城可谓是花色多样,千姿百态。街道上男女老幼,各种奇装异服,目不暇接,还有的青年男女把头发染成黄的、灰的甚至绿的,所有这些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每当我坐在丰盛的餐桌前品尝美味佳肴的时候,不免总会想起30年前,我帮爸爸妈妈排队买豆腐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粮食、食用油等副食品,全都是凭票定量供应。我从小就喜欢吃豆腐,每次商店里到货有豆腐,妈妈总是从商店内部一个阿姨那里提前得到消息,(商店里那个阿姨是妈妈的亲戚)让我第二天一早就去排队。因为大家担心轮到自己时没有货物可以买到,所以经常出现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而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个子又不高,经常是排队快排到我了,就被那些大人挤到旁边,然后又重新排队,可想而知,我常常是空手而归,回到家里自然少不了妈妈的一顿数落。如今,我们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大家都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商店、菜市场、副食品商场,新鲜的鸡、鸭、鱼、肉,营养丰富的时令蔬菜,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样的瓜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就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两件小事吧!这两件小事仅系大海之中的“一滴水”,通过它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貌。
经过严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温暖,如今,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大年三十坐在缝纫机前,在灰暗的台灯下帮我们做新衣服的前景仍然历历在目。如今,全国各地的商场、商贸街和服装城可谓是花色多样,千姿百态。街道上男女老幼,各种奇装异服,目不暇接,还有的青年男女把头发染成黄的、灰的甚至绿的,所有这些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每当我坐在丰盛的餐桌前品尝美味佳肴的时候,不免总会想起30年前,我帮爸爸妈妈排队买豆腐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粮食、食用油等副食品,全都是凭票定量供应。我从小就喜欢吃豆腐,每次商店里到货有豆腐,妈妈总是从商店内部一个阿姨那里提前得到消息,(商店里那个阿姨是妈妈的亲戚)让我第二天一早就去排队。因为大家担心轮到自己时没有货物可以买到,所以经常出现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而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个子又不高,经常是排队快排到我了,就被那些大人挤到旁边,然后又重新排队,可想而知,我常常是空手而归,回到家里自然少不了妈妈的一顿数落。如今,我们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大家都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商店、菜市场、副食品商场,新鲜的鸡、鸭、鱼、肉,营养丰富的时令蔬菜,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样的瓜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时间不留人,转眼之间,改革开放30年在繁华富强中度过。这30年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常,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人民的生活奔小康,国家的人才数不清;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经济繁荣惊叹世界;护卫和平永不打战,旅游景点游客拥挤……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千年繁华、世界闻名之路! 回想从前的农村,孩子们除了课本,其它什么书也没有。不仅如此。人们的日子过的苦不堪言。以前中国穷,人们更是穷困潦倒。再加上赚了钱还要交税,只靠那剩下一点钱养家糊口。农村处境最不好,本来收入就最少,还要上缴农业税。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各家各户的农民们每天要起早贪黑地工作才能挣到一口饭吃;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农村家家户户,全都穷得不像样!单说农村还不行,就是城市里也没几家能过好日子的。
改革开放的时候,母亲是8岁的年龄。回顾以前的生活,母亲很有感触。而我的感触是以前的生活无非就是两个字:穷苦。母亲给我说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列举出件事,更能让人悟到以前的穷苦—— “我小时侯,很久才来一次卖糖吃的糖贩子。我那时唯一的零食就是地里的番薯,所以糖贩子一来,我很多时候都要买来吃。家里当然不舍得给我那么多钱买糖吃,常常都没得吃或只有一颗吃。有一次,糖贩子来了,我向爷爷要钱买糖,爷爷没给我钱,不知道是舍不得还是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我还幼小,不懂得太多事,爷爷便拿一张纸给我,糊弄我,我还以为是钱呢,拿着纸兴冲冲地去买糖吃。结果糖贩子说这不是钱,糖就又没吃成了。” 我听了,暗暗想,再穷,不会连糖也买不起!再想想现在,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吃糖,还不是一颗,要吃一大包。还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大堆的零食,何止一包糖啊!想想,之所以有这天壤之别,是因为——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是传奇千古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是中国的顶梁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这是邓小平爷爷的心血,这是中国的心血!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
如今已过去30年了,以前的日子,我们渐渐忘了。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吧:“从前的年代,我们不奢求温饱,无论谁都不是最担心温饱问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是担心学业问题啊!不是交不起学费——(这时我插嘴问了一句,我看那些书什么的都是写交不起学费的啊。糖买不起,学费怎么就教得起了?)哦,你说学费啊!你猜,多少钱?(我歪着头,起码几十块吧)要真那么贵,就真的交不起了。只要2块。我们姐妹和我一个哥哥一共大约就是一个月的钱吧!2块钱可是我2个月的零花钱啊!也算不上零花钱,我们还没那么富给孩子零花钱用。学校一般都很远,所以我们就住在学校。去的时候,要背一袋子米和咸菜去学校吃。若在学校吃呢,要7分钱一顿饭。这些都不用说了,学校也穷啊!学校没钱造那么多屋子,就只盖了一间弱不禁风的小屋子,好象是毛草屋吧!几个年级的学生全挤在里面,冬天还行,其它季节就不行了,教室里拥挤又闷热。没钱聘请高学历的老师,普通老师也聘请不了,只有一个老师教我们。老师这里教完教那里,环境不好,教室非常吵闹,那声音震天响!也就是因为师资不好,环境不好,当时村子里还没几个能读上高中,起码初中也不多。农村文化低,现在高多了。”
很难想象,以前的学生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他们没钱买书,没钱吃肉,没钱买糖……而现在呢,我们满柜子的书,几个菜盘的肉,一大包的糖……不仅城市变得这样好,农村也是如此。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先说交通。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啊等等。走路是个艰苦的活动,腿会瘫软,脚会酸痛。城市里那些骑摩托车自行车的,速度也没有多快,也累,特别是自行车。所以,以前如果要“跋山涉水”,起码也得好几个钟头。可是现在不同了。先谈农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三轮车。有些富一些的农家,竟也有了汽车。而城市里更不用说了,处处是车。汽车、自行车、货车、面包车、小轿车……这些都是私家车,看一下公家车:客车,火车,巴士……还有水里的船,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特别是地铁,是近几年才有的。
除了车的方面,别忘了更重要的是路。城市里的路没什么太大变化,主要是农村的路。农村以前的路,根本称不上是路。路是自然形成的,坑坑洼洼全是石头和粘粘的泥巴。如今已修了水泥路,也渐渐有一些板砖路了。
第二个是饱。在说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中国人的身材。只要你长期注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似乎人人都在减肥。这不就说明当今社会的中国人都在日渐长肥吗?为什么会长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饱的问题。是啊,现在的社会,即使是一个打工妹,也免不了要肥的。她们都是吃快餐什么的,可是你想得到吗,以前连快餐都吃不起。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
第三个是温。冬天从没有热的时候,向来都是冷飕飕的。从前,买不起鞋子,脚钻心得冷。而床上用来御寒的也只有一张不厚不棉薄薄的被子。实在冷得不行,只能再加一层被子。不管多么冷,顶多有两层薄薄的被子。而衣服也是一样,当时哪来的钱买衣服呀,所以到了冬天,就是再冷,身上顶多两件衣服。房子也漏风。
转眼看看现在。我们再也不怕冷了。我们有厚厚的棉裤,有温暖的毛衣,有长长的外套,棉制的袜子,漂亮的围巾,密不透风的房子;到了床上我们有毛毯,羽绒被,棉被……我们穿好几层衣服,再也不用担心今年会冷了。
最后一个是“资”。“资”的意思就是钱。钱是人们存活的资本,没有钱,等于要过苦日子。而人们得到钱的途径只有工作。干工作,才有工资。有工资,才有钱。我们来谈谈工资的问题。
以前人们无论如何去辛苦劳作,工资始终就是几十块,最多也不超600.再比比现在,一个清洁工一个月起码七八百的工资。以前的话,恐怕只有几十。几十和七百谁都愿意干七百的。中间搁了600多块,再改革开放前的社会,600就差不多是个富翁了。不说七百的工作,很多人自己创业,一个月便是以万为单位的收入。还有的是在家创业,方式各种各样,收入逐渐日益增多。中国的经济由这样的趋势逐渐发展,到了2008年,早已繁荣得惊叹世界。
记得有一次看改革开放的范文,看到邓小平爷爷南巡,搜查经济状况,竟查到渔民村(以前未建设的深圳)的平均收入竟然比他这个国家主席还要高!邓小平爷爷心里比蜜还要甜,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就见效了,效果还很显著!
改革开放,为中国立下了大功。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是他,让我们中国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闹革命,和平一片,幸福一片!
改革开放,一定会让中国的日子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的时候,母亲是8岁的年龄。回顾以前的生活,母亲很有感触。而我的感触是以前的生活无非就是两个字:穷苦。母亲给我说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列举出件事,更能让人悟到以前的穷苦—— “我小时侯,很久才来一次卖糖吃的糖贩子。我那时唯一的零食就是地里的番薯,所以糖贩子一来,我很多时候都要买来吃。家里当然不舍得给我那么多钱买糖吃,常常都没得吃或只有一颗吃。有一次,糖贩子来了,我向爷爷要钱买糖,爷爷没给我钱,不知道是舍不得还是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我还幼小,不懂得太多事,爷爷便拿一张纸给我,糊弄我,我还以为是钱呢,拿着纸兴冲冲地去买糖吃。结果糖贩子说这不是钱,糖就又没吃成了。” 我听了,暗暗想,再穷,不会连糖也买不起!再想想现在,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吃糖,还不是一颗,要吃一大包。还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大堆的零食,何止一包糖啊!想想,之所以有这天壤之别,是因为——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是传奇千古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是中国的顶梁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这是邓小平爷爷的心血,这是中国的心血!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
如今已过去30年了,以前的日子,我们渐渐忘了。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吧:“从前的年代,我们不奢求温饱,无论谁都不是最担心温饱问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是担心学业问题啊!不是交不起学费——(这时我插嘴问了一句,我看那些书什么的都是写交不起学费的啊。糖买不起,学费怎么就教得起了?)哦,你说学费啊!你猜,多少钱?(我歪着头,起码几十块吧)要真那么贵,就真的交不起了。只要2块。我们姐妹和我一个哥哥一共大约就是一个月的钱吧!2块钱可是我2个月的零花钱啊!也算不上零花钱,我们还没那么富给孩子零花钱用。学校一般都很远,所以我们就住在学校。去的时候,要背一袋子米和咸菜去学校吃。若在学校吃呢,要7分钱一顿饭。这些都不用说了,学校也穷啊!学校没钱造那么多屋子,就只盖了一间弱不禁风的小屋子,好象是毛草屋吧!几个年级的学生全挤在里面,冬天还行,其它季节就不行了,教室里拥挤又闷热。没钱聘请高学历的老师,普通老师也聘请不了,只有一个老师教我们。老师这里教完教那里,环境不好,教室非常吵闹,那声音震天响!也就是因为师资不好,环境不好,当时村子里还没几个能读上高中,起码初中也不多。农村文化低,现在高多了。”
很难想象,以前的学生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他们没钱买书,没钱吃肉,没钱买糖……而现在呢,我们满柜子的书,几个菜盘的肉,一大包的糖……不仅城市变得这样好,农村也是如此。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先说交通。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啊等等。走路是个艰苦的活动,腿会瘫软,脚会酸痛。城市里那些骑摩托车自行车的,速度也没有多快,也累,特别是自行车。所以,以前如果要“跋山涉水”,起码也得好几个钟头。可是现在不同了。先谈农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三轮车。有些富一些的农家,竟也有了汽车。而城市里更不用说了,处处是车。汽车、自行车、货车、面包车、小轿车……这些都是私家车,看一下公家车:客车,火车,巴士……还有水里的船,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特别是地铁,是近几年才有的。
除了车的方面,别忘了更重要的是路。城市里的路没什么太大变化,主要是农村的路。农村以前的路,根本称不上是路。路是自然形成的,坑坑洼洼全是石头和粘粘的泥巴。如今已修了水泥路,也渐渐有一些板砖路了。
第二个是饱。在说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中国人的身材。只要你长期注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似乎人人都在减肥。这不就说明当今社会的中国人都在日渐长肥吗?为什么会长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饱的问题。是啊,现在的社会,即使是一个打工妹,也免不了要肥的。她们都是吃快餐什么的,可是你想得到吗,以前连快餐都吃不起。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
第三个是温。冬天从没有热的时候,向来都是冷飕飕的。从前,买不起鞋子,脚钻心得冷。而床上用来御寒的也只有一张不厚不棉薄薄的被子。实在冷得不行,只能再加一层被子。不管多么冷,顶多有两层薄薄的被子。而衣服也是一样,当时哪来的钱买衣服呀,所以到了冬天,就是再冷,身上顶多两件衣服。房子也漏风。
转眼看看现在。我们再也不怕冷了。我们有厚厚的棉裤,有温暖的毛衣,有长长的外套,棉制的袜子,漂亮的围巾,密不透风的房子;到了床上我们有毛毯,羽绒被,棉被……我们穿好几层衣服,再也不用担心今年会冷了。
最后一个是“资”。“资”的意思就是钱。钱是人们存活的资本,没有钱,等于要过苦日子。而人们得到钱的途径只有工作。干工作,才有工资。有工资,才有钱。我们来谈谈工资的问题。
以前人们无论如何去辛苦劳作,工资始终就是几十块,最多也不超600.再比比现在,一个清洁工一个月起码七八百的工资。以前的话,恐怕只有几十。几十和七百谁都愿意干七百的。中间搁了600多块,再改革开放前的社会,600就差不多是个富翁了。不说七百的工作,很多人自己创业,一个月便是以万为单位的收入。还有的是在家创业,方式各种各样,收入逐渐日益增多。中国的经济由这样的趋势逐渐发展,到了2008年,早已繁荣得惊叹世界。
记得有一次看改革开放的范文,看到邓小平爷爷南巡,搜查经济状况,竟查到渔民村(以前未建设的深圳)的平均收入竟然比他这个国家主席还要高!邓小平爷爷心里比蜜还要甜,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就见效了,效果还很显著!
改革开放,为中国立下了大功。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是他,让我们中国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闹革命,和平一片,幸福一片!
改革开放,一定会让中国的日子更加美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时间不留人,转眼之间,改革开放30年在繁华富强中度过。这30年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常,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人民的生活奔小康,国家的人才数不清;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经济繁荣惊叹世界;护卫和平永不打战,旅游景点游客拥挤……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千年繁华、世界闻名之路! 回想从前的农村,孩子们除了课本,其它什么书也没有。不仅如此。人们的日子过的苦不堪言。以前中国穷,人们更是穷困潦倒。再加上赚了钱还要交税,只靠那剩下一点钱养家糊口。农村处境最不好,本来收入就最少,还要上缴农业税。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各家各户的农民们每天要起早贪黑地工作才能挣到一口饭吃;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农村家家户户,全都穷得不像样!单说农村还不行,就是城市里也没几家能过好日子的。
改革开放的时候,母亲是8岁的年龄。回顾以前的生活,母亲很有感触。而我的感触是以前的生活无非就是两个字:穷苦。母亲给我说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列举出件事,更能让人悟到以前的穷苦—— “我小时侯,很久才来一次卖糖吃的糖贩子。我那时唯一的零食就是地里的番薯,所以糖贩子一来,我很多时候都要买来吃。家里当然不舍得给我那么多钱买糖吃,常常都没得吃或只有一颗吃。有一次,糖贩子来了,我向爷爷要钱买糖,爷爷没给我钱,不知道是舍不得还是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我还幼小,不懂得太多事,爷爷便拿一张纸给我,糊弄我,我还以为是钱呢,拿着纸兴冲冲地去买糖吃。结果糖贩子说这不是钱,糖就又没吃成了。” 我听了,暗暗想,再穷,不会连糖也买不起!再想想现在,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吃糖,还不是一颗,要吃一大包。还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大堆的零食,何止一包糖啊!想想,之所以有这天壤之别,是因为——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是传奇千古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是中国的顶梁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这是邓小平爷爷的心血,这是中国的心血!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
如今已过去30年了,以前的日子,我们渐渐忘了。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吧:“从前的年代,我们不奢求温饱,无论谁都不是最担心温饱问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是担心学业问题啊!不是交不起学费——(这时我插嘴问了一句,我看那些书什么的都是写交不起学费的啊。糖买不起,学费怎么就教得起了?)哦,你说学费啊!你猜,多少钱?(我歪着头,起码几十块吧)要真那么贵,就真的交不起了。只要2块。我们姐妹和我一个哥哥一共大约就是一个月的钱吧!2块钱可是我2个月的零花钱啊!也算不上零花钱,我们还没那么富给孩子零花钱用。学校一般都很远,所以我们就住在学校。去的时候,要背一袋子米和咸菜去学校吃。若在学校吃呢,要7分钱一顿饭。这些都不用说了,学校也穷啊!学校没钱造那么多屋子,就只盖了一间弱不禁风的小屋子,好象是毛草屋吧!几个年级的学生全挤在里面,冬天还行,其它季节就不行了,教室里拥挤又闷热。没钱聘请高学历的老师,普通老师也聘请不了,只有一个老师教我们。老师这里教完教那里,环境不好,教室非常吵闹,那声音震天响!也就是因为师资不好,环境不好,当时村子里还没几个能读上高中,起码初中也不多。农村文化低,现在高多了。”
很难想象,以前的学生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他们没钱买书,没钱吃肉,没钱买糖……而现在呢,我们满柜子的书,几个菜盘的肉,一大包的糖……不仅城市变得这样好,农村也是如此。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先说交通。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啊等等。走路是个艰苦的活动,腿会瘫软,脚会酸痛。城市里那些骑摩托车自行车的,速度也没有多快,也累,特别是自行车。所以,以前如果要“跋山涉水”,起码也得好几个钟头。可是现在不同了。先谈农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三轮车。有些富一些的农家,竟也有了汽车。而城市里更不用说了,处处是车。汽车、自行车、货车、面包车、小轿车……这些都是私家车,看一下公家车:客车,火车,巴士……还有水里的船,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特别是地铁,是近几年才有的。
除了车的方面,别忘了更重要的是路。城市里的路没什么太大变化,主要是农村的路。农村以前的路,根本称不上是路。路是自然形成的,坑坑洼洼全是石头和粘粘的泥巴。如今已修了水泥路,也渐渐有一些板砖路了。
第二个是饱。在说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中国人的身材。只要你长期注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似乎人人都在减肥。这不就说明当今社会的中国人都在日渐长肥吗?为什么会长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饱的问题。是啊,现在的社会,即使是一个打工妹,也免不了要肥的。她们都是吃快餐什么的,可是你想得到吗,以前连快餐都吃不起。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
第三个是温。冬天从没有热的时候,向来都是冷飕飕的。从前,买不起鞋子,脚钻心得冷。而床上用来御寒的也只有一张不厚不棉薄薄的被子。实在冷得不行,只能再加一层被子。不管多么冷,顶多有两层薄薄的被子。而衣服也是一样,当时哪来的钱买衣服呀,所以到了冬天,就是再冷,身上顶多两件衣服。房子也漏风。
转眼看看现在。我们再也不怕冷了。我们有厚厚的棉裤,有温暖的毛衣,有长长的外套,棉制的袜子,漂亮的围巾,密不透风的房子;到了床上我们有毛毯,羽绒被,棉被……我们穿好几层衣服,再也不用担心今年会冷了。
最后一个是“资”。“资”的意思就是钱。钱是人们存活的资本,没有钱,等于要过苦日子。而人们得到钱的途径只有工作。干工作,才有工资。有工资,才有钱。我们来谈谈工资的问题。
以前人们无论如何去辛苦劳作,工资始终就是几十块,最多也不超600.再比比现在,一个清洁工一个月起码七八百的工资。以前的话,恐怕只有几十。几十和七百谁都愿意干七百的。中间搁了600多块,再改革开放前的社会,600就差不多是个富翁了。不说七百的工作,很多人自己创业,一个月便是以万为单位的收入。还有的是在家创业,方式各种各样,收入逐渐日益增多。中国的经济由这样的趋势逐渐发展,到了2008年,早已繁荣得惊叹世界。
记得有一次看改革开放的范文,看到邓小平爷爷南巡,搜查经济状况,竟查到渔民村(以前未建设的深圳)的平均收入竟然比他这个国家主席还要高!邓小平爷爷心里比蜜还要甜,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就见效了,效果还很显著!
改革开放,为中国立下了大功。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是他,让我们中国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闹革命,和平一片,幸福一片!
改革开放,一定会让中国的日子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的时候,母亲是8岁的年龄。回顾以前的生活,母亲很有感触。而我的感触是以前的生活无非就是两个字:穷苦。母亲给我说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列举出件事,更能让人悟到以前的穷苦—— “我小时侯,很久才来一次卖糖吃的糖贩子。我那时唯一的零食就是地里的番薯,所以糖贩子一来,我很多时候都要买来吃。家里当然不舍得给我那么多钱买糖吃,常常都没得吃或只有一颗吃。有一次,糖贩子来了,我向爷爷要钱买糖,爷爷没给我钱,不知道是舍不得还是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我还幼小,不懂得太多事,爷爷便拿一张纸给我,糊弄我,我还以为是钱呢,拿着纸兴冲冲地去买糖吃。结果糖贩子说这不是钱,糖就又没吃成了。” 我听了,暗暗想,再穷,不会连糖也买不起!再想想现在,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吃糖,还不是一颗,要吃一大包。还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大堆的零食,何止一包糖啊!想想,之所以有这天壤之别,是因为——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是传奇千古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是中国的顶梁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这是邓小平爷爷的心血,这是中国的心血!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
如今已过去30年了,以前的日子,我们渐渐忘了。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吧:“从前的年代,我们不奢求温饱,无论谁都不是最担心温饱问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是担心学业问题啊!不是交不起学费——(这时我插嘴问了一句,我看那些书什么的都是写交不起学费的啊。糖买不起,学费怎么就教得起了?)哦,你说学费啊!你猜,多少钱?(我歪着头,起码几十块吧)要真那么贵,就真的交不起了。只要2块。我们姐妹和我一个哥哥一共大约就是一个月的钱吧!2块钱可是我2个月的零花钱啊!也算不上零花钱,我们还没那么富给孩子零花钱用。学校一般都很远,所以我们就住在学校。去的时候,要背一袋子米和咸菜去学校吃。若在学校吃呢,要7分钱一顿饭。这些都不用说了,学校也穷啊!学校没钱造那么多屋子,就只盖了一间弱不禁风的小屋子,好象是毛草屋吧!几个年级的学生全挤在里面,冬天还行,其它季节就不行了,教室里拥挤又闷热。没钱聘请高学历的老师,普通老师也聘请不了,只有一个老师教我们。老师这里教完教那里,环境不好,教室非常吵闹,那声音震天响!也就是因为师资不好,环境不好,当时村子里还没几个能读上高中,起码初中也不多。农村文化低,现在高多了。”
很难想象,以前的学生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他们没钱买书,没钱吃肉,没钱买糖……而现在呢,我们满柜子的书,几个菜盘的肉,一大包的糖……不仅城市变得这样好,农村也是如此。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先说交通。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啊等等。走路是个艰苦的活动,腿会瘫软,脚会酸痛。城市里那些骑摩托车自行车的,速度也没有多快,也累,特别是自行车。所以,以前如果要“跋山涉水”,起码也得好几个钟头。可是现在不同了。先谈农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三轮车。有些富一些的农家,竟也有了汽车。而城市里更不用说了,处处是车。汽车、自行车、货车、面包车、小轿车……这些都是私家车,看一下公家车:客车,火车,巴士……还有水里的船,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特别是地铁,是近几年才有的。
除了车的方面,别忘了更重要的是路。城市里的路没什么太大变化,主要是农村的路。农村以前的路,根本称不上是路。路是自然形成的,坑坑洼洼全是石头和粘粘的泥巴。如今已修了水泥路,也渐渐有一些板砖路了。
第二个是饱。在说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中国人的身材。只要你长期注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似乎人人都在减肥。这不就说明当今社会的中国人都在日渐长肥吗?为什么会长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饱的问题。是啊,现在的社会,即使是一个打工妹,也免不了要肥的。她们都是吃快餐什么的,可是你想得到吗,以前连快餐都吃不起。以前,他们很少吃白米饭,而现在我们每餐都要吃。以前的人总是瘦瘦的,是因为他们总是吃不饱。他们的主食只是自家种的一些菜和番薯。以前想找个胖子都难,而现在想找个骨瘦如柴的人都难。
第三个是温。冬天从没有热的时候,向来都是冷飕飕的。从前,买不起鞋子,脚钻心得冷。而床上用来御寒的也只有一张不厚不棉薄薄的被子。实在冷得不行,只能再加一层被子。不管多么冷,顶多有两层薄薄的被子。而衣服也是一样,当时哪来的钱买衣服呀,所以到了冬天,就是再冷,身上顶多两件衣服。房子也漏风。
转眼看看现在。我们再也不怕冷了。我们有厚厚的棉裤,有温暖的毛衣,有长长的外套,棉制的袜子,漂亮的围巾,密不透风的房子;到了床上我们有毛毯,羽绒被,棉被……我们穿好几层衣服,再也不用担心今年会冷了。
最后一个是“资”。“资”的意思就是钱。钱是人们存活的资本,没有钱,等于要过苦日子。而人们得到钱的途径只有工作。干工作,才有工资。有工资,才有钱。我们来谈谈工资的问题。
以前人们无论如何去辛苦劳作,工资始终就是几十块,最多也不超600.再比比现在,一个清洁工一个月起码七八百的工资。以前的话,恐怕只有几十。几十和七百谁都愿意干七百的。中间搁了600多块,再改革开放前的社会,600就差不多是个富翁了。不说七百的工作,很多人自己创业,一个月便是以万为单位的收入。还有的是在家创业,方式各种各样,收入逐渐日益增多。中国的经济由这样的趋势逐渐发展,到了2008年,早已繁荣得惊叹世界。
记得有一次看改革开放的范文,看到邓小平爷爷南巡,搜查经济状况,竟查到渔民村(以前未建设的深圳)的平均收入竟然比他这个国家主席还要高!邓小平爷爷心里比蜜还要甜,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就见效了,效果还很显著!
改革开放,为中国立下了大功。是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是他,让我们中国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闹革命,和平一片,幸福一片!
改革开放,一定会让中国的日子更加美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变化与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毛菊观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成果,今天,笔者用此来形容通化教育也不为过。
忆往昔,30年前的通化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了第一所新式学堂,1949年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的简朴办学条件,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而30年前的我市教育,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自此,我市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看今朝,30年后的我市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1017个,在校生达到304177名,教职工达30204人的空前规模,实现了历史上的巨大飞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能不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30年后的通化教育,坚持育人为首,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控辍工作成效显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4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2007年秋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重视教育科研,承担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市直中学基本扫除信息技术“盲点”,开通了通化教育信息网。全市建设校园网达到143个,全市中小学微机台数达到18778台,机生比达到1:1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覆盖率达100%。组织近万人进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工程”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施“三名工程”,突出抓好“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30年后的通化教育,职教发展势头良好,中职发展壮大。加快调整、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2005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新增建筑面积27647平方米,2007年末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入省百强校的地区。职业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06年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加大薄弱校、偏远校的改造和改建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4亿元,改造薄弱校430所,改造房校舍13万平方米,逐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留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健康发展。
30年后的通化教育,注重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做好市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工作,使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分班、阳光课堂”等阳光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阳光总在风雨后”,30载教育沧桑巨变,旧貌新颜;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市教育局每年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和荣誉都在20余项(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区”等,通化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
如今,通化教育将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加快小康社会的进程一路前行,再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体制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关于地方的职责划分,原则上确定由各省(市、自治区)决定。执行中,各地基本采用“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做法。这个政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乡镇政府头上。�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制定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地方法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的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义务教育经费由先前的单一来源转变为来源多元化。从实际情况分析,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具有不合理性。1994~2001年期间,中国义务教育经费的78%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财政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很少,不足2%。而乡镇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这样,实际的后果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些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当时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全面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困难,国务院于2001年下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国家未对中央、省、市和县级政府的具体投入责任进行划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的问题再度凸显出来。2003年国家审计署统计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50个县中,2001年底,义务教育的负债23.84亿元,到2003年6月底,上升至38.98亿元。有的县80%以上的中小学都有负债。�
2005年是中国义务教育体制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增大的势头;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6年,中国政府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200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并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三\
回顾30年前,君堂镇的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校舍简陋,一式的平房,砖瓦结构,破旧不堪;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学校环境差,办学条件非常简朴,处于落伍、薄弱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事业也顺应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过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一位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变化与成果。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群众的求知欲望也随之日趋强烈和迫切,看到旧校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君堂镇22所中小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办学高潮。在改革开放30年期间,各校都建起了新校址或新校楼,全镇所有学校的占地总面积1577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809平方米,学校设备设施、办学规模日臻完善,学校面貌日新月异。
链接
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到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昆山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苏州市级优质学校103所,占学校总数的91.15%。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从1985年90%左右提升到现在高中阶段入学率98.7%。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也不断提高。1979年,只有241人考取了高中专以上院校,今年全市共有3659人被各高校录取,高考升学率为95.71%,其中本科录取率为65.08%,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考生考上了本二以上院校,创历史新高。
教学模式:从“一言堂”到素质教育
周向东是城北中学的语文老师。1988年参加工作的他对于教学改革有着太多的感慨。“我记得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教书很简单,只是传授知识,课讲得细一点,学生掌握得多一点就可以。可是现在不行了,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周向东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的语文中考试题,让一个几年前学中文的大学生来考,也不一定考得好。”
近年来,素质教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学校都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题,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成为老师的教学重点。记者曾有幸听过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
柏庐实验小学的张凤良副校长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就一篇课文,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同老师一起找答案。在课后,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要靠上网搜索、图书馆查询、同事间探讨等形式,最终在课堂上和学生通过探讨,找到大家都能认可的答案。学生的能力也在这一系列参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跟10年、20年前完全不同。那时候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一言堂”教育,整节课都在听老师讲,课上得枯燥、乏味,课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消化,一到考试学生们开夜车背考试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今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完全代替了过去的“一言堂”式教育,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课业的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活动越来越多,参观考察、校际交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的上课形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特色兴趣班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是非常幸福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给小学生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响,而我也正是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取消,我就近上了中学。其间,除了参加那时非常流行的奥数、英语等学科类兴趣班外,我还参加绘画等艺术类的兴趣班,选择性越来越大。”去年刚参加工作的杨晓玲说。
链接
面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挑战,昆山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已成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刚性指标。1987年,全县高中教师学历在本科毕业以上的占57.09%,初中教师学历在专科毕业以上的占65.35%,小学教师学历在中师、高中毕业以上的占68.97%。到2007年,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9.56%,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4.65%。
教学设施:从粉笔加黑板到现代多媒体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再正常不过了。那时的老师天天与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所取代。
“20年前用小黑板做应用题,小卡片做数学题;10年前用幻灯片上课;现在用电脑多媒体上课。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30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有着近20年教龄的苏觉清告诉记者。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每次上数学课,老师都会拎着一两个小黑板到教室。当讲到例题时,老师就把小黑板挂起来,有时还会用白纸遮掉一部分内容。英语老师则喜欢用小卡片,预先写好一些单词,一张一张抽着让学生念。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蒋凤鸣大学毕业已经5年了,可依然记得自己读书时的情景。
这些看似简陋的教学工具,其实是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准备的。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黑板、小卡片逐渐被幻灯片取代。那时,在城区一些中小学,教室里开始配备幻灯机。老师备课的内容、练习题等都书写在一张张薄薄的幻灯片上,排着顺序,随着讲课的内容一张张放上去。不过,幻灯片教学在老师稍微调整一下讲课顺序时,往往会乱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渐渐进入学生的视线。“教学课件”这个对记者来说很陌生的词,在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学生口中却显得那么平常。
9月9日,记者来到玉峰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市政府在2001年投资近8000万元新建的学校,也是全市中小学校的一个缩影。宽敞的教室,碧绿的草坪,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踢球、玩耍,整个校园现代而充满勃勃生机。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们都认真地注视着黑板上方的液晶电视屏幕,那里显示着老师的讲课要点。教师办公室里,不少老师正在用手提电脑备课。“以前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资料,老师到处托人寻找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的课件,还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教学工作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教小学英语的汪徐芳老师说。
链接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绝大多数学校的校舍都非常简陋,平房是那个时代教室的主流。然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5年,昆山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市镇校三级联动,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仅1995年至2007年,全市用于教育的投入约25亿元,其中校舍建设经费约20.5亿元,设备添置经费约4.5亿元。目前全市平均1.3个教室就拥有一套多媒体设备。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毛菊观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成果,今天,笔者用此来形容通化教育也不为过。
忆往昔,30年前的通化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了第一所新式学堂,1949年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的简朴办学条件,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而30年前的我市教育,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自此,我市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看今朝,30年后的我市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1017个,在校生达到304177名,教职工达30204人的空前规模,实现了历史上的巨大飞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能不为之振奋,为之欢呼!
30年后的通化教育,坚持育人为首,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控辍工作成效显著,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04年秋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2007年秋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进入新课程。重视教育科研,承担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市直中学基本扫除信息技术“盲点”,开通了通化教育信息网。全市建设校园网达到143个,全市中小学微机台数达到18778台,机生比达到1:1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覆盖率达100%。组织近万人进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工程”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施“三名工程”,突出抓好“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30年后的通化教育,职教发展势头良好,中职发展壮大。加快调整、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2005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新增建筑面积27647平方米,2007年末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入省百强校的地区。职业招生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06年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加大薄弱校、偏远校的改造和改建力度,“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4亿元,改造薄弱校430所,改造房校舍13万平方米,逐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和发展民族教育。近年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留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健康发展。
30年后的通化教育,注重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段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做好市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工作,使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考风考纪,确保教育的公平、透明。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分班、阳光课堂”等阳光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阳光总在风雨后”,30载教育沧桑巨变,旧貌新颜;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市教育局每年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和荣誉都在20余项(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优秀实验区”等,通化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
如今,通化教育将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程,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加快小康社会的进程一路前行,再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体制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关于地方的职责划分,原则上确定由各省(市、自治区)决定。执行中,各地基本采用“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做法。这个政策,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乡镇政府头上。�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制定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地方法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的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义务教育经费由先前的单一来源转变为来源多元化。从实际情况分析,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具有不合理性。1994~2001年期间,中国义务教育经费的78%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财政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很少,不足2%。而乡镇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这样,实际的后果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些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当时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全面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困难,国务院于2001年下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国家未对中央、省、市和县级政府的具体投入责任进行划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的问题再度凸显出来。2003年国家审计署统计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50个县中,2001年底,义务教育的负债23.84亿元,到2003年6月底,上升至38.98亿元。有的县80%以上的中小学都有负债。�
2005年是中国义务教育体制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增大的势头;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6年,中国政府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200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并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三\
回顾30年前,君堂镇的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校舍简陋,一式的平房,砖瓦结构,破旧不堪;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学校环境差,办学条件非常简朴,处于落伍、薄弱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事业也顺应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过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一位老教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变化与成果。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群众的求知欲望也随之日趋强烈和迫切,看到旧校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君堂镇22所中小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办学高潮。在改革开放30年期间,各校都建起了新校址或新校楼,全镇所有学校的占地总面积15777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809平方米,学校设备设施、办学规模日臻完善,学校面貌日新月异。
链接
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到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昆山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苏州市级优质学校103所,占学校总数的91.15%。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从1985年90%左右提升到现在高中阶段入学率98.7%。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也不断提高。1979年,只有241人考取了高中专以上院校,今年全市共有3659人被各高校录取,高考升学率为95.71%,其中本科录取率为65.08%,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考生考上了本二以上院校,创历史新高。
教学模式:从“一言堂”到素质教育
周向东是城北中学的语文老师。1988年参加工作的他对于教学改革有着太多的感慨。“我记得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教书很简单,只是传授知识,课讲得细一点,学生掌握得多一点就可以。可是现在不行了,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周向东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的语文中考试题,让一个几年前学中文的大学生来考,也不一定考得好。”
近年来,素质教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学校都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题,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成为老师的教学重点。记者曾有幸听过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
柏庐实验小学的张凤良副校长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就一篇课文,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同老师一起找答案。在课后,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要靠上网搜索、图书馆查询、同事间探讨等形式,最终在课堂上和学生通过探讨,找到大家都能认可的答案。学生的能力也在这一系列参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跟10年、20年前完全不同。那时候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一言堂”教育,整节课都在听老师讲,课上得枯燥、乏味,课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消化,一到考试学生们开夜车背考试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今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完全代替了过去的“一言堂”式教育,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课业的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活动越来越多,参观考察、校际交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的上课形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特色兴趣班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是非常幸福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给小学生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响,而我也正是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取消,我就近上了中学。其间,除了参加那时非常流行的奥数、英语等学科类兴趣班外,我还参加绘画等艺术类的兴趣班,选择性越来越大。”去年刚参加工作的杨晓玲说。
链接
面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挑战,昆山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已成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刚性指标。1987年,全县高中教师学历在本科毕业以上的占57.09%,初中教师学历在专科毕业以上的占65.35%,小学教师学历在中师、高中毕业以上的占68.97%。到2007年,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9.56%,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4.65%。
教学设施:从粉笔加黑板到现代多媒体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再正常不过了。那时的老师天天与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所取代。
“20年前用小黑板做应用题,小卡片做数学题;10年前用幻灯片上课;现在用电脑多媒体上课。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30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有着近20年教龄的苏觉清告诉记者。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每次上数学课,老师都会拎着一两个小黑板到教室。当讲到例题时,老师就把小黑板挂起来,有时还会用白纸遮掉一部分内容。英语老师则喜欢用小卡片,预先写好一些单词,一张一张抽着让学生念。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蒋凤鸣大学毕业已经5年了,可依然记得自己读书时的情景。
这些看似简陋的教学工具,其实是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准备的。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黑板、小卡片逐渐被幻灯片取代。那时,在城区一些中小学,教室里开始配备幻灯机。老师备课的内容、练习题等都书写在一张张薄薄的幻灯片上,排着顺序,随着讲课的内容一张张放上去。不过,幻灯片教学在老师稍微调整一下讲课顺序时,往往会乱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渐渐进入学生的视线。“教学课件”这个对记者来说很陌生的词,在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学生口中却显得那么平常。
9月9日,记者来到玉峰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市政府在2001年投资近8000万元新建的学校,也是全市中小学校的一个缩影。宽敞的教室,碧绿的草坪,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踢球、玩耍,整个校园现代而充满勃勃生机。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们都认真地注视着黑板上方的液晶电视屏幕,那里显示着老师的讲课要点。教师办公室里,不少老师正在用手提电脑备课。“以前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资料,老师到处托人寻找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的课件,还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教学工作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教小学英语的汪徐芳老师说。
链接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绝大多数学校的校舍都非常简陋,平房是那个时代教室的主流。然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5年,昆山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市镇校三级联动,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仅1995年至2007年,全市用于教育的投入约25亿元,其中校舍建设经费约20.5亿元,设备添置经费约4.5亿元。目前全市平均1.3个教室就拥有一套多媒体设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5-06
展开全部
1)家乡的变化
“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爸爸拉上了汽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下车一看,啊!这还是以前的老家吗?怎么变化这么大。只见以前通往姥姥家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放眼望去,马路两边种满了枝繁叶茂的小树,村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田,我感觉就像在看风景画一样。
来到姥姥家,眼前的现象使我惊呆了:这是姥姥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红砖绿瓦、宽敞明亮的房屋,屋内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曾记得以前的姥姥家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房顶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就算拿十个盆接也不够。家里除了妈妈刚给老爷买的那台收音机,其它东西都破的不成样子。谁知几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使人意想不到啊!
到了家里,姥姥告诉我:“这几年托党改革开放好政策,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瓦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泥泞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人们都提前奔小康了!”
变了!真的变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2)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佛山,佛山的变化可真是大啊!
记得我二三岁时,这儿的房屋是那样的残残旧旧,又低又矮,房顶是用瓦做成的,一下雨,那瓦又不结实,水就从瓦里往下滴,令人恶心。那时候,天真幼稚的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房子为什么这么破烂,令人生厌呢?
幼年,毕竟是短暂的。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我七岁上学,这房子也发生了变化,低矮潮湿的砖瓦房被拆除了,盖上了幢幢的楼房大道,那楼房不像从前那样只用砖瓦做成,只有一层楼,现在已经改用钢、水泥、瓷片……又有七八层楼那么高,还有楼台花园呢。周围都种上了一些花草树木,说是净化空气。家家户户都装上窗,让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一年四季,花草树木给房子带来了美。
一晃有四年过去了,这里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四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仅种上了树,有了窗,还铺上了花花绿绿的方砖,在墙上,在地下。以后下雨可就为此发愁了,下完雨后出太阳还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彩虹。不但有了灯,还有了空调。那空调既能发出冷气,又能发出热气,真是两全其美啊!这房屋日新月异,一年比一年好。人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火红。
啊,佛山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等我长大后,也好好建设祖国。
“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爸爸拉上了汽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下车一看,啊!这还是以前的老家吗?怎么变化这么大。只见以前通往姥姥家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放眼望去,马路两边种满了枝繁叶茂的小树,村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田,我感觉就像在看风景画一样。
来到姥姥家,眼前的现象使我惊呆了:这是姥姥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红砖绿瓦、宽敞明亮的房屋,屋内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曾记得以前的姥姥家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房顶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就算拿十个盆接也不够。家里除了妈妈刚给老爷买的那台收音机,其它东西都破的不成样子。谁知几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使人意想不到啊!
到了家里,姥姥告诉我:“这几年托党改革开放好政策,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瓦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泥泞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人们都提前奔小康了!”
变了!真的变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2)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佛山,佛山的变化可真是大啊!
记得我二三岁时,这儿的房屋是那样的残残旧旧,又低又矮,房顶是用瓦做成的,一下雨,那瓦又不结实,水就从瓦里往下滴,令人恶心。那时候,天真幼稚的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房子为什么这么破烂,令人生厌呢?
幼年,毕竟是短暂的。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我七岁上学,这房子也发生了变化,低矮潮湿的砖瓦房被拆除了,盖上了幢幢的楼房大道,那楼房不像从前那样只用砖瓦做成,只有一层楼,现在已经改用钢、水泥、瓷片……又有七八层楼那么高,还有楼台花园呢。周围都种上了一些花草树木,说是净化空气。家家户户都装上窗,让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一年四季,花草树木给房子带来了美。
一晃有四年过去了,这里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四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仅种上了树,有了窗,还铺上了花花绿绿的方砖,在墙上,在地下。以后下雨可就为此发愁了,下完雨后出太阳还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彩虹。不但有了灯,还有了空调。那空调既能发出冷气,又能发出热气,真是两全其美啊!这房屋日新月异,一年比一年好。人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火红。
啊,佛山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等我长大后,也好好建设祖国。
参考资料: 希望对你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