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二炮部队?
就是第二炮兵特种部队的简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特种部队的简称是“利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的编制里,有一支年轻而又特殊的新生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特种部队。“利刃”组建于2004年,主要担负导弹发射保障及抗击敌特袭扰等任务。
2013年以来,“利刃”执行全军某专项目标侦察任务,率先发现目标;连续5个月驻扎深山密林,与数支导弹劲旅展开红蓝对决;派出6名队员参加全军两个类别狙击手骨干集训,全部获得优秀战场上堪称特战尖兵,演兵场上甘当磨刀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序列里一支不可或缺的新生作战力量。
二炮部队的首次亮剑
2009年5月,全军特种兵海上集训在某海域拉开帷幕。除了第二炮兵代表队,其他6支代表队的参训队员,个个都是特战领域的绝顶高手。曾经并肩战斗,或者多次过招的他们,相互间热烈地打着招呼。
报到那天,5名来自第二炮兵的特战队员,显得多少有点落寞。他们彼此间没说什么,但心中都憋着一股劲,我们代表着战略导弹部队,绝不能输被选进集训队之前,5名队员中3名队员甚至还不会游泳驻地一家游泳馆里,经过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他们便踏上了征程。
第二炮兵是战略导弹部队,此处的第二,并不是能力排序的“第二”,而是指“除了炮兵之外的炮兵,第二支炮兵部队”的意思。(至于为什么这么叫……不太清楚,吐槽的猜测下,这种叫法很符合我党一些开国领导人——主要是太祖——的命名喜好。)中国军队的空、海军力量在大国间都算不上强大,无论是科研力量还是实际装备水平,但是战略导弹部队是相较之下中国军队中最有威慑力的部分(历史因素上,和当年的核装备竞赛有一定关系)。这样的中坚力量,除了技术、装备外,人员上也比常规部队的素质要高,往往作为“标杆”、“招牌”一类的事物来宣传,获得的曝光度自然也高。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严峻,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以免引起国际上的高调,最重要是为了保密),而由时任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如今的二炮部队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力量。它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遂行常规导弹突击任务的部队。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防情报局人员曾如此评价二炮部队,中国二炮常规导弹部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导弹库存量达到二炮部队核武库的7倍之多。该部队不仅拥有1200至1500多枚中短程弹道导弹,还正在发展新型战区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认为在包括台湾在内的潜在武装冲突中需要导弹提供火力支援,在其他周边地区实施作战时也需要导弹发挥作用。
在危机时期,中国常规导弹部队的潜在任务是实施军事威慑,包括显示力量和向敌方关键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在战争时期,常规导弹部队将为中国军队各军种的作战行动提供预备或直接火力支援,夺取空中、海上、地面和信息主导权,或者实施后续作战行动。战时作战行动通常由联合指挥部指挥,特别是火力打击和反空袭作战行动。不过,常规导弹部队还可能组成“独立”的导弹攻击编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中国决心创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
一九五六年作出了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决策;从一九五七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一九五九年,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
第二炮兵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为何要叫“第二炮兵”?这完全是出于当初的保密需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中国决心创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一九五六年作出了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决策;从一九五七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一九五九年,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