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姓家族是汉人还是鲜卑血统?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人血统,但是里面也有鲜卑血统,不过鲜卑已经融入汉人了,如果过度计较的话,就没意思了,再说这事一些通古斯满遗和某教的人试图侮辱我们汉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人血统,唐高祖李渊为凉武昭王李皓(或作李暠)之后,李皓之祖为汉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汉武帝年间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在匈奴娶妻生子,仍是汉人血统,即使母系有鲜卑血统,但不能抹杀李唐皇族的汉人身份(清仁宗嘉庆皇帝之母系汉人,然没有人把清朝当汉人王朝吧?道光皇帝仍是满人无误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但如果按血统来说,李氏家族多取鲜卑女子为妻,混合起来,应是李氏母系鲜卑血统最多。如唐高祖母独孤氏,太宗母窦氏(原姓仡窦儿),为鲜卑族,太宗妻长孙氏祖先亦鲜卑族。
大唐宗室之所以以 " 陇西 " 为郡望, 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由于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当时的陇西成纪人, 当时的成纪, 是一个县, 置在今甘肃省秦安县的东方。来自陇西的李氏家庭, 其后主理下 290 年, 子孙枝叶茂盛, 又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他们为了纪念自己家庭发迹的地方, 同时标榜自己家族的无上荣誉, 和独一无二, 很自然地, 就把 " 陇西 " 二字作为整个家庭的标帜。当然, 可以大胆揣测, 唐朝皇帝之所以废置具有古老历史的陇西郡, 也很可能是为了避免 " 后有来者 " 的缘故。
唐朝开国皇帝是当时的陇西成纪人, 不过, 根据历史的记载, 他却是南北朝东晋时西凉王李?钡暮笠帷@?币彩浅杉腿? 曾经在南北朝的乱世中据有敦煌、酒泉等地, 自立为凉公, 历史上则称其王朝为 " 西凉 " 。因此传自大唐皇室的陇西李氏, 曾经被许多人误会为并非汉族之后, 实际上, 这种看法大谬不然, 有《新唐书》的 《唐宗室世系表》为证。
根据《新唐书》的详尽考证,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完全是一父所出的摘亲兄弟之脉, 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玑, 生父为战国末期的秦国司空李昙, 陇西李氏的始祖, 名叫李崇, 则是李玑之兄, 李昙的长子, 换言之, 在李昙的后裔中, 李崇传下了陇西房, 李玑则传了赵郡房, 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 在血缘上纯粹是亲兄弟, 当然, 陇西李氏虽然在名义上是所谓的 " 西凉王 " 之后, 实际上是道道地地的黄帝子孙。
陇西李氏跟陇西这个地方的关系, 打一开始就密切无比, 他们的传宗之祖李崇, 生前就是陇西的守将, 并曾被封为南郑公。有了这种深厚的关系, 其后李崇的子孙在陇西地方繁荣滋长, 并且日益兴盛庞大, 自是可以想见的事。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 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 《新唐书》的《唐宗室世系表》有十分详尽的记载, 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崇字伯佑, 陇西守, 南郑公, 生二子, 长曰平燕, 次曰瑶, 字内德, 南郡守, 狄道侯; 生信, 字有成, 大将军陇西侯;生超, 一名伉, 字仁高, 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生二字, 长曰元旷, 侍中, 次曰仲翔, 河东太守征西将军, 讨叛羌于素昌, 战殁, 赠太尉, 葬陇西狄道东川, 因家焉; 生伯考, 陇西、河东二郡太守; 生尚, 成纪令, 因居成纪, 弟向, 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 前将军, 二子, 长曰当户, 生陵, 字少卿, 骑都尉, 次日敢, 字幼卿, 郎中令关内侯; 生禹, 字子道, 弟忠, 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 河南太守, 先生, 字敬宗, 蜀郡北平太守; 生长宗, 字伯礼, 渔阳丞; 生君况, 字叔干, 一字子期, 博士议郎太中大夫; 生本, 字上明, 郎中, 侍御史;生次公, 字仲居, 巴郡太守, 西夷校尉; 弟恬, 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 字子逸, 魏临淮太守, 司农乡; 弟潜, 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 字彦绪, 长安令, 积弩将军;生艾, 字世绩, 晋骁骑将军, 魏郡太守; 生雍, 字隽熙, 济北、东莞二郡太守; 生二子, 长曰伦, 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 字德远, 北地太守, 雍孙盖, 安邑房始祖也。
子孙腾达荣宗耀祖
柔生?m, 字季子, 前凉张骏天水太守, 武卫将军, 安西亭侯; 生昶, 字仲坚, 凉太子侍讲; 生?? 字玄盛, 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 十子、谭、歆、认、饲、翻、豫、宏、眺、亮。?? 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其曾孙系, 平凉房始祖也; 翻孙三人, 曰蒸, 姑臧房始祖也 ; 日茂, 敦煌房始祖也; 曰冲, 仆射房始祖也 ; 曾孙曰成礼, 绛郡房始祖也, 豫, 玄孙武陵房始祖也。
散字士业, 西凉后主, 八子, 勋、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佑。重耳字景顺, 以国亡奔宋, 为汝南太守, 后魏克豫州, 以地归之, 拜恒农太守, 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 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生献祖宣皇帝熙, 字孟良, 后魏金门镇将, 生路祖光皇帝, 讳天, 字德真, 三子, 长曰起头, 长安侯,生达摩, 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 长安县伯, 其后无间; 次日太祖, 次乞豆, 定州刺史房。
太祖景皇帝虎, 字文彬, 后周柱国大将军, 唐国襄公, 八子, 长曰延阳伯, 生于山东, 后太祖入关, 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待, 武德四年, 追封南阳伯附属籍, 贞观初罢之, 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 号四公子房, 至开元二十三年复附属籍。尚有谯王房 (谯王真字长宣), 蔡王房 ( 蔡王冈同 ), 毕王房 ( 毕王漳 ), 雍王房 ( 雍王绘 ),郇王 ( 郇王祎 ), 大郑王房 ( 郑孝王亮 ) 。
代祖元皇帝讳?m, 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唐国仁公, 四子, 长日高祖, 次日梁王澄, 次曰蜀王湛, 次曰汉王洪。蜀房后为渤海王房。
高祖讳尧大圣大光皇帝,22 子, 分 15 房, 曰楚王智云, 曰荆王元景, 曰徐王元礼, 曰韩王元嘉, 曰彭王元则, 曰郑王元壹, 曰霍王元轨, 日王凤, 曰道王元庆, 曰邓王元裕, 曰舒王元名, 曰鲁王灵夔,曰江王元祥, 曰密王元晓, 曰滕王元婴。智云、元景皆无后……
由上面的记述可以知道, 陇西李氏真是族大人众, 在 " 陇西 " 这共有的大郡望之下, 还随着整个新族的壮大, 分支成为武阳、范阳顿丘、渤海、申公、丹阳、安邑、镇远将军, 早淳、姑臧、敦煌、仆射、绛郡、武陵、定州刺史, 南阳公、谯王、毕王、雍王、郇王、大郑王等几十个大房。当然, 天下陇西郡的李姓中国人, 只要拥有可靠的民苦, 就可以按照自己所属的房别, 找到本身血缘上的详细来龙去脉。
陇西李氏所分支出去的支派, 繁多有如上述, 不过, 自唐朝以降的一千多年以来, 却以武阳、姑臧、丹阳、敦煌四派最为兴盛。这就是一般所谓陇西李氏的 " 定著四房 ", 有绝大多数属于陇西李氏的中国人, 都是属于这四个支派的子弟。
本文一开始曾提到过, 李氏家族是一个组织比较复杂的家族, 除了以汉裔的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为主流外, 尚有外姓及外族的加入。外姓的加入, 由于有关的文献欠缺, 有待考证。至于外族的参加李氏家族, 则有下列的资料可资参考 :
柳城李氏, 就是唐肃宗时平定安、史之乱, 与郭子仪同被史家称为唐室中兴名将的李光粥所属的一支李氏。据过去的姓氏学者的考证。这一支李氏的祖先, 是契丹族的一位酋长, 后来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 逐渐汉化, 才改姓为李。契丹族原属东胡种, 因此, 柳城李氏应该也是古时候东胡人的后裔。
这一支源出东胡的李氏, 在有唐一代, 也是络缨满门, 显达知名。李光粥的曾祖父李令节, 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他的祖父李重, 是鸿胪卿兼檀州刺史 ; 其父李楷落, 则也个个高官厚禄。至于他们的后代, 也出将入相, 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和宪宗朝, 都曾出过官拜宰相的杰出子弟。因此, 柳城李氏尽管不是大汉的嫡裔, 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 可以说丝毫都不逊色。
武威李氏, 出自安氏, 则是汉代安息国的后裔。不过, 根据史家的考证, 这一支李氏尽管是安息国的后裔, 但安息国的宗室, 却出自姬姓, 是黄帝之子昌意的次子安所传。因此, 一般人认为武威李氏系来自外族, 是完全不正确的, 他们在血缘上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黄帝子孙。
古代安息国的位置, 是在中国的西方, 其宗室子孙之东来与中国结缘, 则是后汉末年的事, 当时, 安息国的国王派遣其子世高入朝, 就此在洛阳定居。稍后, 於魏、晋间, 世高的后人徙居到安定, 南北朝之乱, 又徙辽左以避乱, 最后, 才在武威定居下来, 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响亮声名的家族。不过, 此时他们仍然姓安, 尚未以李为姓。
武功彪炳发扬家声
至于他们以李为姓, 则是由于唐朝初年出了一位杰出子弟李忠敬。这位李忠敬, 号抱玉, 曾任松、部、会三州都督, 武功彪炳, 后来官至司徒平章事, 被封为凉国昭武公, 并且被大唐皇室赐以国姓 , 就此参加了庞大李氏家族的行列。
鸡田李氏, 本原是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 唐朝时, 由于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之职, 当时世袭该职之良臣又生了两位发扬家声的好儿子, 即官至总武节度使的光进, 与官拜河东节度使的光颜。光进与光颜, 皆对唐室著有勋绩, 乃由大唐皇帝赐姓为氏, 使得李氏家族又增新血轮。
这一支李氏所来自的鸡田, 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 位置大致是在现在宁夏省灵武县一带, 据说, 该地原来是属于突厥, 后来归唐, 才依旧名改置为鸡田州 。
代北李氏, 就是五代后唐开国之主李存勖所属的一支李氏, 紧跟着陇西李氏, 曾经创立过十多年的帝业。
顾名思义, 这支李氏是来自当时的代北, 原本属于沙陀部落, 姓朱邪氏, 到了唐朝末年传到一位朱邪国昌, 由于曾传代北行营招抚使及蔚州刺史, 很有功绩, 才被赐姓为李, 至于大家所熟悉的李克用, 是李国昌之子 ;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则是李克用之子。
所谓沙陀部, 本来是西突厥的别部处月种, 于唐朝贞观年间, 在今新疆省塔尔巴哈台西南的哲克得里克境内, 开始日益壮大, 其后经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终于由李存勖创立了后唐的皇业。
很显然, 代北李氏的加入, 又使整个李氏家族益增光辉 。
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迁调、贬谪、游学、经商、避仇辱多种原因,李姓人曾频繁地迁徙,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动,先从陇西迁往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唐朝末期,大部分李氏渡江南迁到福建,再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徙到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其中相当数量的迁到海外,几乎遍布全世界。李氏南迁的始祖就是宋朝的李火德,现在福建、广东、浙江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李氏家族,多是火德公后裔,甚至远在美国、泰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及欧洲各国的华侨李氏,寻根溯源,也都归于李火德门下。据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全世界累计超过了一个亿,为中国第一大姓
但如果按血统来说,李氏家族多取鲜卑女子为妻,混合起来,应是李氏母系鲜卑血统最多。如唐高祖母独孤氏,太宗母窦氏(原姓仡窦儿),为鲜卑族,太宗妻长孙氏祖先亦鲜卑族。
大唐宗室之所以以 " 陇西 " 为郡望, 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由于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当时的陇西成纪人, 当时的成纪, 是一个县, 置在今甘肃省秦安县的东方。来自陇西的李氏家庭, 其后主理下 290 年, 子孙枝叶茂盛, 又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他们为了纪念自己家庭发迹的地方, 同时标榜自己家族的无上荣誉, 和独一无二, 很自然地, 就把 " 陇西 " 二字作为整个家庭的标帜。当然, 可以大胆揣测, 唐朝皇帝之所以废置具有古老历史的陇西郡, 也很可能是为了避免 " 后有来者 " 的缘故。
唐朝开国皇帝是当时的陇西成纪人, 不过, 根据历史的记载, 他却是南北朝东晋时西凉王李?钡暮笠帷@?币彩浅杉腿? 曾经在南北朝的乱世中据有敦煌、酒泉等地, 自立为凉公, 历史上则称其王朝为 " 西凉 " 。因此传自大唐皇室的陇西李氏, 曾经被许多人误会为并非汉族之后, 实际上, 这种看法大谬不然, 有《新唐书》的 《唐宗室世系表》为证。
根据《新唐书》的详尽考证,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完全是一父所出的摘亲兄弟之脉, 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玑, 生父为战国末期的秦国司空李昙, 陇西李氏的始祖, 名叫李崇, 则是李玑之兄, 李昙的长子, 换言之, 在李昙的后裔中, 李崇传下了陇西房, 李玑则传了赵郡房, 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 在血缘上纯粹是亲兄弟, 当然, 陇西李氏虽然在名义上是所谓的 " 西凉王 " 之后, 实际上是道道地地的黄帝子孙。
陇西李氏跟陇西这个地方的关系, 打一开始就密切无比, 他们的传宗之祖李崇, 生前就是陇西的守将, 并曾被封为南郑公。有了这种深厚的关系, 其后李崇的子孙在陇西地方繁荣滋长, 并且日益兴盛庞大, 自是可以想见的事。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 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 《新唐书》的《唐宗室世系表》有十分详尽的记载, 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崇字伯佑, 陇西守, 南郑公, 生二子, 长曰平燕, 次曰瑶, 字内德, 南郡守, 狄道侯; 生信, 字有成, 大将军陇西侯;生超, 一名伉, 字仁高, 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生二字, 长曰元旷, 侍中, 次曰仲翔, 河东太守征西将军, 讨叛羌于素昌, 战殁, 赠太尉, 葬陇西狄道东川, 因家焉; 生伯考, 陇西、河东二郡太守; 生尚, 成纪令, 因居成纪, 弟向, 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 前将军, 二子, 长曰当户, 生陵, 字少卿, 骑都尉, 次日敢, 字幼卿, 郎中令关内侯; 生禹, 字子道, 弟忠, 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 河南太守, 先生, 字敬宗, 蜀郡北平太守; 生长宗, 字伯礼, 渔阳丞; 生君况, 字叔干, 一字子期, 博士议郎太中大夫; 生本, 字上明, 郎中, 侍御史;生次公, 字仲居, 巴郡太守, 西夷校尉; 弟恬, 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 字子逸, 魏临淮太守, 司农乡; 弟潜, 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 字彦绪, 长安令, 积弩将军;生艾, 字世绩, 晋骁骑将军, 魏郡太守; 生雍, 字隽熙, 济北、东莞二郡太守; 生二子, 长曰伦, 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 字德远, 北地太守, 雍孙盖, 安邑房始祖也。
子孙腾达荣宗耀祖
柔生?m, 字季子, 前凉张骏天水太守, 武卫将军, 安西亭侯; 生昶, 字仲坚, 凉太子侍讲; 生?? 字玄盛, 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 十子、谭、歆、认、饲、翻、豫、宏、眺、亮。?? 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其曾孙系, 平凉房始祖也; 翻孙三人, 曰蒸, 姑臧房始祖也 ; 日茂, 敦煌房始祖也; 曰冲, 仆射房始祖也 ; 曾孙曰成礼, 绛郡房始祖也, 豫, 玄孙武陵房始祖也。
散字士业, 西凉后主, 八子, 勋、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佑。重耳字景顺, 以国亡奔宋, 为汝南太守, 后魏克豫州, 以地归之, 拜恒农太守, 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 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生献祖宣皇帝熙, 字孟良, 后魏金门镇将, 生路祖光皇帝, 讳天, 字德真, 三子, 长曰起头, 长安侯,生达摩, 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 长安县伯, 其后无间; 次日太祖, 次乞豆, 定州刺史房。
太祖景皇帝虎, 字文彬, 后周柱国大将军, 唐国襄公, 八子, 长曰延阳伯, 生于山东, 后太祖入关, 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待, 武德四年, 追封南阳伯附属籍, 贞观初罢之, 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 号四公子房, 至开元二十三年复附属籍。尚有谯王房 (谯王真字长宣), 蔡王房 ( 蔡王冈同 ), 毕王房 ( 毕王漳 ), 雍王房 ( 雍王绘 ),郇王 ( 郇王祎 ), 大郑王房 ( 郑孝王亮 ) 。
代祖元皇帝讳?m, 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唐国仁公, 四子, 长日高祖, 次日梁王澄, 次曰蜀王湛, 次曰汉王洪。蜀房后为渤海王房。
高祖讳尧大圣大光皇帝,22 子, 分 15 房, 曰楚王智云, 曰荆王元景, 曰徐王元礼, 曰韩王元嘉, 曰彭王元则, 曰郑王元壹, 曰霍王元轨, 日王凤, 曰道王元庆, 曰邓王元裕, 曰舒王元名, 曰鲁王灵夔,曰江王元祥, 曰密王元晓, 曰滕王元婴。智云、元景皆无后……
由上面的记述可以知道, 陇西李氏真是族大人众, 在 " 陇西 " 这共有的大郡望之下, 还随着整个新族的壮大, 分支成为武阳、范阳顿丘、渤海、申公、丹阳、安邑、镇远将军, 早淳、姑臧、敦煌、仆射、绛郡、武陵、定州刺史, 南阳公、谯王、毕王、雍王、郇王、大郑王等几十个大房。当然, 天下陇西郡的李姓中国人, 只要拥有可靠的民苦, 就可以按照自己所属的房别, 找到本身血缘上的详细来龙去脉。
陇西李氏所分支出去的支派, 繁多有如上述, 不过, 自唐朝以降的一千多年以来, 却以武阳、姑臧、丹阳、敦煌四派最为兴盛。这就是一般所谓陇西李氏的 " 定著四房 ", 有绝大多数属于陇西李氏的中国人, 都是属于这四个支派的子弟。
本文一开始曾提到过, 李氏家族是一个组织比较复杂的家族, 除了以汉裔的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为主流外, 尚有外姓及外族的加入。外姓的加入, 由于有关的文献欠缺, 有待考证。至于外族的参加李氏家族, 则有下列的资料可资参考 :
柳城李氏, 就是唐肃宗时平定安、史之乱, 与郭子仪同被史家称为唐室中兴名将的李光粥所属的一支李氏。据过去的姓氏学者的考证。这一支李氏的祖先, 是契丹族的一位酋长, 后来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 逐渐汉化, 才改姓为李。契丹族原属东胡种, 因此, 柳城李氏应该也是古时候东胡人的后裔。
这一支源出东胡的李氏, 在有唐一代, 也是络缨满门, 显达知名。李光粥的曾祖父李令节, 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他的祖父李重, 是鸿胪卿兼檀州刺史 ; 其父李楷落, 则也个个高官厚禄。至于他们的后代, 也出将入相, 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和宪宗朝, 都曾出过官拜宰相的杰出子弟。因此, 柳城李氏尽管不是大汉的嫡裔, 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 可以说丝毫都不逊色。
武威李氏, 出自安氏, 则是汉代安息国的后裔。不过, 根据史家的考证, 这一支李氏尽管是安息国的后裔, 但安息国的宗室, 却出自姬姓, 是黄帝之子昌意的次子安所传。因此, 一般人认为武威李氏系来自外族, 是完全不正确的, 他们在血缘上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黄帝子孙。
古代安息国的位置, 是在中国的西方, 其宗室子孙之东来与中国结缘, 则是后汉末年的事, 当时, 安息国的国王派遣其子世高入朝, 就此在洛阳定居。稍后, 於魏、晋间, 世高的后人徙居到安定, 南北朝之乱, 又徙辽左以避乱, 最后, 才在武威定居下来, 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响亮声名的家族。不过, 此时他们仍然姓安, 尚未以李为姓。
武功彪炳发扬家声
至于他们以李为姓, 则是由于唐朝初年出了一位杰出子弟李忠敬。这位李忠敬, 号抱玉, 曾任松、部、会三州都督, 武功彪炳, 后来官至司徒平章事, 被封为凉国昭武公, 并且被大唐皇室赐以国姓 , 就此参加了庞大李氏家族的行列。
鸡田李氏, 本原是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 唐朝时, 由于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之职, 当时世袭该职之良臣又生了两位发扬家声的好儿子, 即官至总武节度使的光进, 与官拜河东节度使的光颜。光进与光颜, 皆对唐室著有勋绩, 乃由大唐皇帝赐姓为氏, 使得李氏家族又增新血轮。
这一支李氏所来自的鸡田, 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 位置大致是在现在宁夏省灵武县一带, 据说, 该地原来是属于突厥, 后来归唐, 才依旧名改置为鸡田州 。
代北李氏, 就是五代后唐开国之主李存勖所属的一支李氏, 紧跟着陇西李氏, 曾经创立过十多年的帝业。
顾名思义, 这支李氏是来自当时的代北, 原本属于沙陀部落, 姓朱邪氏, 到了唐朝末年传到一位朱邪国昌, 由于曾传代北行营招抚使及蔚州刺史, 很有功绩, 才被赐姓为李, 至于大家所熟悉的李克用, 是李国昌之子 ;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则是李克用之子。
所谓沙陀部, 本来是西突厥的别部处月种, 于唐朝贞观年间, 在今新疆省塔尔巴哈台西南的哲克得里克境内, 开始日益壮大, 其后经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终于由李存勖创立了后唐的皇业。
很显然, 代北李氏的加入, 又使整个李氏家族益增光辉 。
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迁调、贬谪、游学、经商、避仇辱多种原因,李姓人曾频繁地迁徙,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动,先从陇西迁往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唐朝末期,大部分李氏渡江南迁到福建,再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徙到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其中相当数量的迁到海外,几乎遍布全世界。李氏南迁的始祖就是宋朝的李火德,现在福建、广东、浙江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李氏家族,多是火德公后裔,甚至远在美国、泰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及欧洲各国的华侨李氏,寻根溯源,也都归于李火德门下。据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全世界累计超过了一个亿,为中国第一大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