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为何西安不再是首都?

 我来答
轩萌王道Nf8
2018-01-28 · 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西安作为中国最具历史的城市,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其历史地位无需多言。但仔细观察中国历史后又可发现,西安在唐朝灭亡后,就再未曾得到过大一统朝代的垂爱,这是为什么呢?

自西周起至汉代,西安(长安)之所以能成为首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西靠陇山、北依黄河、南抵秦岭,东有崤函,沃野千里的地理形势。周、秦二代都是依靠着关中自西由东,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加之丰沛的物产而取天下,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大本营。汉高祖刘邦虽为楚人,但考虑到汉初中央与地方诸侯国间的矛盾,也不得不采取刘敬的策略,利用关中地理形势定都长安。

随着时光推移,中国历史在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局后,来到了隋唐。长安乃至整个关中虽经“五胡乱华”的浩劫,已显残破,但出自于“关陇贵族集团”的隋唐统治者们并不打算放弃关中。此时的关中虽然经济已远不如江南富庶,但在政治号召力及地理形胜上,依旧是控扼“山东”乃至经略西域的最佳地点。

隋、唐二代统治者也确实用实际行动来巩固长安(西安)的政治地位。他们新建大兴城,屯重兵于关中,造成了“举天下而不敌关中”的政治局面。然而,这些举措依旧无法阻挡历史的进程,无法掩盖关中的衰败。此时的关中平原,虽号称沃野千野,但经历南北朝的动荡后,经济状况已难以支撑首都的大量人口,江南也早已超越关中成为帝国最大的“粮仓”。

因此,为支撑关中的经济状况,隋炀帝时不得不开凿大运河,借江南粮食的北运来维系长安朝廷的运作。唐朝建立,关中经济并未好转多少,可关中作为李唐皇室的龙兴之地又万不抛弃。设东都行两京虽可解一时之急,但借住大运河转运江南粮食仍旧是李唐皇室的最好选择。

安史之乱后,关中经历叛军蹂躏愈发残破,对漕运的依赖性也愈发加重。可安史之后山东藩镇林立,漕运也多为藩镇控制。西运长安的粮食受藩镇阻挠数度逾期,闹得长安人心惶惶,甚至唐德宗在听到米已至陕州(今三门峡,再西行便是西安)的消息后,都激动的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足可见此时漕运对长安之重要,亦反知关中经济之残破了。

884年黄巢之乱平定,但唐帝国早已元气大伤,长安赖以为生的漕运体系被起义军彻底破坏。汴梁(开封)取代长安,成为漕运西段的终点,而这也意味着失去漕运供给的长安(西安)已无法取得经济优势,无法再供养朝廷。旋即,904年,唐昭宗受割据汴梁的朱温胁迫,被迫东迁洛阳,首都长安也与大唐一起结束了历史使命。

除了经济的难以为继外,西安丧失首都的地位的另一原因便是帝国策略的转变。自李唐衰败起,确切的说是安史之乱平定后,随着西域的丢失,河西走廊的断裂,中国由一个对外扩张进取型的帝国,转向防守维稳。长安也由经略西域,进击吐蕃的指挥地,转变为帝国西北防线上的军事城市。对日后继承大唐的衣钵的五代乃至大宋而言,缺乏陇西乃至西域腹地保护的西安,已不存在成为首都的可能了,因为没有朝代会将首都定在毫无保护的边防线上,这几乎是“自杀”。

也许有人会拿出明代“天子守国门”的北京作为反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城依托着燕山山脉,构筑起坚固的长城防线,并有漕运粮食的支持,这是唐代以后的西安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北京的建都也预示着国家防御政策,由西北向东北的转变。无论大明还是大清,其主要威胁均来自北方,长安则距离东北前线过于遥远指挥不便。此时,靠近东北,又有险可守更有漕运之便的北京,自然就成了定都的第一选择。

总而言之,唐以后西安首都地位的丧失,是环境、经济、军事以及政治因素,多重交织下的历史必然。

恋恋藏史阁
2021-03-26 · TA获得超过3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2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