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交互决定观
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注意过程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四)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除了这种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2.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干得不错并因此而自我欣赏,无视别人说了些什么,同样有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做得并不是最好。要作出这些判断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期望。例如,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学生可能得了90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感到大失所望。
在课堂中,最明显的教学莫过于新技能的教学。当然,教师本身也可当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榜样,如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情绪控制、对其他人的尊重和兴趣、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等,这些行为可引导学生具有相同的品质。相反,教师也可能以消极的社会行为误导学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因此,班社拉的社会学习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交互决定观
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注意过程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四)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除了这种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2.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干得不错并因此而自我欣赏,无视别人说了些什么,同样有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做得并不是最好。要作出这些判断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期望。例如,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学生可能得了90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感到大失所望。
在课堂中,最明显的教学莫过于新技能的教学。当然,教师本身也可当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榜样,如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情绪控制、对其他人的尊重和兴趣、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等,这些行为可引导学生具有相同的品质。相反,教师也可能以消极的社会行为误导学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因此,班社拉的社会学习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