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怎么学好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把握教材是基础
哲学教材编写和教师授课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方式。即三步曲法,首先提出一个哲学原理;然后分析这一哲学原理包含的基本内容;最后从原理及内容的分析中推导出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工作方法(即方法论)。例如,学习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首先提出发展的原理,然后分析这一原理的内容——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等,最后从中得出方法论——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从方法论入手,高考哲学主观性试题的考查重点也往往在方法论上。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关系,才能从更高层次上准确、灵活运用方法论来解决问题和解答高考试题所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必须注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怎样注意呢?首先,要落实每一个世界观原理的方法论原则和意义,每一个方法论原则和意义都必须找到世界观依据,尽量做到一一对应,揭示它们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联系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掌握运用两者的紧密结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弄清“对子”是前提
“对子”是说哲学概念往往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主观与客观、对立与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前进性与曲折性、现实与理想等等。这是因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矛盾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整个世界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哲学常识时就应该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问题。例如,当我们看到物质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要注意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在把握两点时,同时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当看到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要注意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总之,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要全面看问题,反对一点论和片面看问题。因此学习哲学常识,掌握了“对子”看问题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片面性,对我们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揭示联系是关键
要揭示联系,必须学会贯通,首先是要弄清关系,哲学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以某种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哲学关系呈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又有一些基本稳定的关系。因此,分门别类,掌握关系极为有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决定和被决定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一方面决定另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对前者具有反作用。例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等。(2)联系和转化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同时两个方面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因与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等。(3)区别与联系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同时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例如,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其次要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四部分构成。虽然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但其内部理论之间必然有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哲学时必须揭示联系,相互贯通。如在学习辨证唯物论时,主要是按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逻辑体系,着重把握物质、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三块知识。学习唯物辩证法时,主要是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的逻辑体系,着重把握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三块知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时,主要是把握唯物的认识论、辩证的认识论两块知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把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两者的辨证关系三块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在唯物论中贯穿着辩证法,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应该高度重视揭示各部分知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哲学教材编写和教师授课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方式。即三步曲法,首先提出一个哲学原理;然后分析这一哲学原理包含的基本内容;最后从原理及内容的分析中推导出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工作方法(即方法论)。例如,学习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首先提出发展的原理,然后分析这一原理的内容——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等,最后从中得出方法论——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从方法论入手,高考哲学主观性试题的考查重点也往往在方法论上。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关系,才能从更高层次上准确、灵活运用方法论来解决问题和解答高考试题所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必须注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怎样注意呢?首先,要落实每一个世界观原理的方法论原则和意义,每一个方法论原则和意义都必须找到世界观依据,尽量做到一一对应,揭示它们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联系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掌握运用两者的紧密结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弄清“对子”是前提
“对子”是说哲学概念往往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主观与客观、对立与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前进性与曲折性、现实与理想等等。这是因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矛盾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整个世界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哲学常识时就应该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问题。例如,当我们看到物质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要注意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在把握两点时,同时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当看到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要注意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总之,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要全面看问题,反对一点论和片面看问题。因此学习哲学常识,掌握了“对子”看问题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片面性,对我们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揭示联系是关键
要揭示联系,必须学会贯通,首先是要弄清关系,哲学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以某种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哲学关系呈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又有一些基本稳定的关系。因此,分门别类,掌握关系极为有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决定和被决定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一方面决定另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对前者具有反作用。例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等。(2)联系和转化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同时两个方面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因与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等。(3)区别与联系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同时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例如,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其次要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四部分构成。虽然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但其内部理论之间必然有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哲学时必须揭示联系,相互贯通。如在学习辨证唯物论时,主要是按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逻辑体系,着重把握物质、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三块知识。学习唯物辩证法时,主要是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的逻辑体系,着重把握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三块知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时,主要是把握唯物的认识论、辩证的认识论两块知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把握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两者的辨证关系三块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在唯物论中贯穿着辩证法,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应该高度重视揭示各部分知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