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可或缺,在人类历史上,音乐是怎么产生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们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但都只是接触到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表象,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但大都认为音乐起因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说音乐可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固然不错,但就音乐起源而论,也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在音乐产生的过程中,实用的功能实先于审美的感情。最初的音乐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相联的,音乐的实践产生于劳动实践之中。
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劳动动作,减轻劳动中的疲劳,以及为交流思想感情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那就是最初的歌唱。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曾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术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鲁迅的这些话,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语言和歌谣的产生,都是源于人们的劳动实践,并直接为劳动生产服务。这种情形,一直到近现代产生的民歌中,还可以得到大量的印证。
劳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产生不同的动作和劳动呼声。正是在各种不同的劳动生活中,使人们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节奏感和音调美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工具也可以由是最原始的乐器。劳动工具随劳动节奏而发响,与劳动呼声相谐和,实际上起着乐器伴奏的作用。从而也就启发人们把某些能发乐响的劳动工具以及生活用具转化成为乐器。例如“磐”这种击乐器,其早期的形状就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庖丁”十分相似,古代的“角”则是既作狩猎用具,也作为乐器使用。从弦乐器来看,拨弦的比擦弦的要早,显然也是受弓弦发声的启示而创造出来的。
结合劳动呼声、劳动工具发出的音响,再加上劳动动作,就构成了原始歌舞的雏形。原始人在劳动间歇时也可能摹仿劳动动作以为娱乐,或者为了要叙述一次清猎的经过而将当时的情景用声音和动作再现出来,并加以必要的概括,于是就成了独立的歌舞艺术。
因此我们说,最初的音乐歌舞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它的社会功能也十分显而易见。以后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音乐艺术的内容和作用也随着扩大,而广泛用于锻炼身体、抒发感情、祀神祈年,以及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美的因素增长了,音乐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多样了。于是,音乐遂以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