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了?
结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但也是算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事。以前,只要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就会被父母安排好自己的婚姻大事。现在,也许不用父母操心,有些人就能靠自己找到缘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了?我觉得是因为明白了结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须。记者问杨丽萍:“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而且,女性的角色转变和地位提升,让婚姻的必要性在不断地削弱。传统的父系社会结构里,男性负责获取资源,也有分配资源的权利,女性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得到男性的庇护,负责帮助男性维护血统的延续,承担起培育后代的责任,以姓氏为形式,将男性的家族一代代繁衍下去。
女儿外嫁就不是自家人的说法,就是基于这种家庭形式。社会福利的发展,政府开始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用各种福利制度,减轻最基本的生存负担,公权力削弱了父权力在家庭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风险没那么多了,家庭为了抵御风险而存在的意义,正在被弱化;家庭也不再依赖男性来获取资源,女人也能挣钱了,男性分配资源的权力,也在被淡化。
以前女人结婚,是“脱贫”;现在女人不结婚,是“守福”。
现在的女人却大大不同,如果说以前的女人是因为机会少,个人能力也有限,没办法依靠个人创造财富,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依靠男人才行。那现在的女人却可以面临很多选择机会,甚至有些女人的个人能力远超很多男人。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了。欢迎互动评论~
1.女性经济独立,对于婚姻的经济依赖弱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嫁女强于吾家”,
在过去的婚姻模式中,女性往往因为体力上的劣势和受教育比例较低,不能有收益较为稳定的工作,一个人安身立命成为了问题,从而更依赖婚姻增强经济上的稳定性。
而现在,不管受教育程度,还是职场收入,女性跟男性相差无几。
上海社科院调查显示,1986年,上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女硕士生的比重不到20%。到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获得硕士学位的女生有6.84万人,占硕士总数的50.3%;获得博士学位的女生1.27万人,占博士总数的48.8%。
单独购房的女性也逐渐增多,“买房后,自己对婚恋的需求感明显下降了,一个人住觉得很轻松,也没有特别必要去找一个伴儿了。”
在一项关于单身族的调查中,一位来自成都的吕小姐这样说。
这其实是社会的进步,在过去,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它不应当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应当成为加分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当越来越多的婚姻是因为感情而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才是我们希望中婚姻的样子。
2.婚姻并不能改善生活,反而容易降低生活质量。
很多女生排斥婚姻的一个原因是主观感受:恋爱后,生活质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
婚姻跟爱情本质上是两码事,相对于后者的理想化浪漫化,后者更逼近充满矛盾的现实。
目前进入适婚阶层的90后,往往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导致在两人相处中,面对矛盾,更不容易相互妥协。
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 一个人生活往往是轻松的,可以不洗头邋里邋遢宅一整天,两个人同居的时候,要为彼此的生活习惯和理念相互妥协,如果进入了婚姻,还要处理两家人观念的不同,再加上还有工作,老人,孩子等因素的影响,“满地鸡毛”的家庭生活让很多人无暇处理。
婚姻的本质是一场类似囚徒困境模型的相互博弈,互不让步的感情,出现矛盾的概率比之前更高。
PS:囚徒困境的解析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3.适婚人群数量下降。
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997年的16.75‰,之后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表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发布的婚姻大数据显示,近5年来,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每年大约增长1岁。上海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结婚年龄26.51岁,到了2014年达到28.14岁。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受教育时间延长,以及观念的变化,都让结婚年龄逐渐攀升。
4.婚姻成本大幅度上升。
在当下这个时代,婚姻成为了一个大宗商品,
办婚礼,买婚房,基于地方习俗的彩礼嫁妆,每一项都是超越年轻人的经济承载能力的。
当然,还有一个更大更持续的经济支出:生孩子。
在我国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率仍然没有明显回升,就了解当下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真实态度了。
5.情感替代品增多
跟21世纪初日本“食草一组”一样,“佛系青年”这个群体也越来越盛行。
食草族,宅文化原本是形容经济萧条下,日本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2006年,日本专栏作家深泽真纪在以“年轻一代”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食草族”的概念。她解释道:“在日本,性被诠释成‘肉体的关系’。由于这些年轻人对肉体不感兴趣,所以我称他们为‘食草族’。”
如果一个社会阶级固化,年轻人便开始不相信奋斗的意义,同时也缺乏生活目标。导致了御宅一族,食草族的诞生,年轻人宁愿去二次元世界跟虚拟恋人相处也不愿意去社交。
“食草族”对异性和恋爱的排斥,也多是源于这种“怕麻烦”.
1.女性不想结婚或晚婚是社会进步的一大特征。随着文明的发展,女性思想的解放,现代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自强。过去男尊女卑,女性依附男性存在,现在女性靠自己,女人撑起半边天。女性有能力有思想有文化,很多女性觉醒,不想沦为家庭的附庸。想要自由自在的一个人多过几年,变得稀松平常。这恰好说明我们国家富强了,文明更先进了。
2.女性独立和参与社会活动程度高后,女性作为繁殖后代的载体还在延续,这会让女性觉得,过早结婚做妻子做妈妈,显得压力很大,影响自己的事业前程。所以很多女性选择不婚或晚婚。
3.女性独立后很多男性却没有跟上步伐,和女性共同承担起家务、孩子养育等家庭责任,男性的不觉醒,导致女性不愿意与这样的男性共同步入婚姻。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要综合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女性不婚或晚婚,这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慢慢就会变成男女更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扶持,最后变得更好!
.婚姻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有对的感觉,并不是只要是男是女就可以凑合婚姻,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的心思只要他们她们自己懂。
一、求学阶段,家长与老师的压迫扼杀了爱的萌芽
现在大多数的不婚女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父母也奉若心肝宝贝,他们总在后面小心翼翼的叮嘱,女孩子要自爱,不要早恋啊,要以学业为重,将来有了自己的事业,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都没问题的。教师们也是各种谆谆教诲,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驾驭起真正的爱情,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配得起在你身边更优秀的他。所以,一切的爱情都要扼杀在萌芽阶段。于是乎整个的求学阶段,你那刚刚萌生起来的纯纯的爱意就被扼杀了。
二、女人婚恋价值感的转变
女孩在家人的陪伴下长成了根正苗红的“白富美”,女孩依靠自身的强大、独立,再加上对爱有了更加完美的诠释,她们自身完满,只会更多地想着只爱不婚。太多的前辈也用了血一样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女人放弃事业归入家庭,对女性来说往往是走进深渊的第一步,终将耗得人老珠黄、人财两空。所以,她们更多的是认为事业比男人可靠多了,她们可以为一份文案熬夜到天明却没空成为围着男人转的家庭主妇。
如今,涌现在各个领域的精英男人们越来越少,而在城市里的优秀女性是越来越多,那么自然,也越来越不被优秀的女人们看上。因为,她们都已经摈弃了那种要依靠男人转变命运的传统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她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和她们平等对话、势均力敌的男人们。其实,现代女性更能冲破世俗障碍。勇敢的去爱,就像那句撕心裂肺的“死了都要爱”,但是却找不到理想的伴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不结婚?其实我们不婚,并不是我们不爱。我们爱着但只是没人让我们想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