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模式概述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成矿物质孕育期:新太古时期,五台裂谷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巨厚的以幔源物质为主体的火山岩层和硅铁质化学沉积物夹层,为金的成矿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矿源形成期:新太古末期,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孕育期形成的火山岩层和硅铁质化学沉积物发生了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形成了五台山绿岩带及其夹层条带状铁建造,产生了相应的变质热液。变质作用带来了物质的重新分配。变质热液是促进物质重新分配的最活跃因素,在变质系统中活化金及其他成矿物质,向低压扩容区带运移。可能由于条带状铁建造的特征性构造和低于围岩的抗应力强度,条带状铁建造可能是变质系统中最早形成的低压扩容带,吸引了变质热液的流向,并成为聚集场所。聚集到条带状铁建造中的含矿变质热液,由于受条带状铁建造中低价铁的还原作用,Au+还原呈Au0价状态而沉淀于条带状铁建造之中,提高了条带状铁建造中金的丰度,成为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矿源。富含低价铁的碳酸盐相条带状铁建造和富碳酸盐或硅酸盐的条带状铁建造可能成为富集矿源,有的也许形成了浸染型的低品位Au矿石。实际上,条带状铁建造的微金含量普遍高于围岩,可能正是围岩中亏损金补偿条带状铁建造的结果。
成矿期:成矿作用发生于以变质峰期之后,进行于矿源之中,先后发生了以变质热液为主的变质热液活化成矿作用、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和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次生氧化成矿作用。变质热液活化成矿作用为主导成矿作用。在变质峰期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大气降水加入变质热液,原有流体性质发生了变化,条带状铁建造与流体之间失去原有平衡,流/岩反应加剧,元素再分配增强,矿源(条带状铁建造)中成矿物质,特别是金和硫大量转入热液,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运移于条带状铁建造(矿源)之中,在有利构造和化学环境的场所发生沉淀,早期形成以渗流方式为主的浸染型金矿;晚期形成以径流方式为主的“细脉状”金矿。成矿限于条带状铁建造之中,基本未涉及围岩。围岩起着地球化学障的作用。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发生于五台期之后,由于岩浆活动,可能为碳酸盐岩浆活动,对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矿源和条带状铁建造进行了改建,活化了成矿物质,以岩浆热液方式充填交代断裂构造,形成不整合的含金贫硫化物-含硫化物的碳酸盐石英脉。叠加成矿作用主要发育于康家沟金矿,其他矿床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细脉型矿化现象。次生成矿作用发生在地表和浅部,主要是大气降水氧化含金硫化物,影响了元素的稳定性,导致元素重新分配和金的富集并重结晶,明显提高了氧化矿石的Au品位。
2023-07-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