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野外炮台的作用是什么?

 我来答
漫阅科技
2020-01-03 · 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
漫阅科技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炮台和碉堡是明代沿海筑垒的又一种类型。由于明代已较普遍制造和使用“铜将军火炮”、佛朗机、神火飞鸦(火箭)、子母炮、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等火器,因此,海防筑城除了构筑城池之外,还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炮台、碉堡和碉楼等设施,并配备各种火炮控制海岸、海口和重要地段。在地形开阔、易攻难守又便于倭寇登陆的地段构筑炮台。炮台高度通常为13~16米,构筑成3层,每层的四面都开设大小射孔,配置各种火炮,并在每层还备有铳和弩机。第一层构筑门一个,门内构筑一陷阱,井底埋设铁钎,盖上木板。当下层无法坚守时,将门关闭,并撤去陷阱盖板,守备士卒撤到第二、第三层去打击敌人。炮台二、三层的地板上留有方孔,设置木梯,供士卒平时上下。作战时,可随着情况的变化撤去木梯,利用地板孔射击占领下层的敌人。每座炮台的周围还构筑一道围墙,墙外挖掘一条环护壕沟,并在出入门口的壕沟上设置吊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