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庙前平,庙后孤,大庙左右出寡妇,说的是什么讲究?
这句话的意思是,住在寺庙的前面容易贫穷,住在寺庙的后面容易变成孤寡,而住在寺庙左右的人容易变成寡妇。这句话虽然是和古代人们的迷信离不开,但是也是古人们所积累观察得出来的经验结论,那么自然有其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科学知识比较匮乏,一些天降异象比较正常的天文现象,为人们所不理解,于是就认为是神迹,然后对其进行膜拜。膜拜虽然代表着敬畏,但是也是恐惧。人们害怕这种现象,祈求上苍,或者祈求神灵。
而古代的佛像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人们所祈求的对象。而之所以会有“庙前平,庙后孤,大庙左右出寡妇”这个说法,主要是人们认为庙宇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凡人如果居住在旁边的话会“折福”。
庙宇的前面是人们所祈福的地方,是人们向神灵献上自己信仰的地方。而居住在庙前的话,很容易会被神灵吸走人身上的精气神。一个人没有了精气神,虽然不至于死亡,但是也没有力气进行劳作了,所以会出现贫穷的情况。
而庙宇的后面,则是香火的去往之地,神灵在庙里,香火在庙前。而如果有人住在庙宇的后面的话,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被人们所跪拜,和一般的人是无法承受这种万人供奉的香火的,也就是说无福消受,因此而折寿,所以会出现孤寡的情况。
而“大庙左右出寡妇”则是因为庙宇大多是建在偏僻的地方,那里阳气少,阴气重。而我国又自古就有男阳女阴的说法,居住在阳气少的地方,对于男人是十分不利的,长久以后很容易早逝。于是也就有了“大庙左右出寡妇”这个说法。
综合来看,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人们比较迷信。
庙前平,庙后孤,大庙左右出寡妇”是一句简单的话。从表面上看,农民认为寺庙前的大多数家庭都很穷。住在庙后的人,大多是寡妇,住在殿左右的,多是寡妇。
农民们认为,寺庙是供奉神灵的,活在神仙之中,不够幸运的人,住在寺庙附近就会得到“祝福”。当然,住在寺庙前总比以后好。虽然住在庙前会让人更穷,但总比一辈子独居庙里好。所以也有一句俗语叫“宁可住在庙前,不要住在庙后”。庙前是人们朝拜的地方,香往庙后方向。如果有人住在庙后,很明显他受不了万人上香,没有幸福的人受不了,因此,先祖劝农民不要住在庙后。
寺院周围的寡妇,恰恰相反,是住在寺院周围的家庭,这会损害男主人,只留下女主人,也就是所谓的“寡妇外出”。按照老一辈的说法,寺庙周围有些“不洁”的东西。阳弱阴重。这对男人不好,所以有句俗话。
寺庙周围,不适合居住。和寺庙一样,教堂也是属于上帝和佛陀的地方。此外,家族祠堂也是祭祖的地方,应该也比较远,因为人们心中觉得庙宇是神圣的 ,庙中供奉的都是神仙,没有福气的人居住在庙宇周围都会折福。
但是庙后的香火多,所以庙前的人可能只是贫穷,而住庙后的人却是很可能一生孤独,形单影只,而庙宇左右居住会损害家中的男主人,从而女主人很可能会变成寡妇,所以人们通常是不在庙宇附近居住的。
农村地区有很多大庙和小庙,各种规模各种形状都非常多。在以前那个时候,农业的科技不发达,农业化肥的什么也没有,农作物产量也不高。对天气的依赖性非常大,全年的收成好坏,全家的收入来源,就指着老天能赏口饭吃。
这种情况,人们都会求神拜佛。以至于到了,后来的碰到大事小事,不管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是婚姻情况,都希望佛祖指点迷津。所以,农村地区会有很多大大小小不等的寺庙。
现在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习惯自立自主,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对于这些求神拜佛的思想,没有那么的严重了。人们去的少了,寺庙的香火也没有以前旺盛了,很多寺庙多年久失修,慢慢破财。
“庙前贫,庙后孤,大庙左右出寡妇”,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它所讲的意思,大概大家也猜得七八分了吧。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说,住在寺庙门前的家庭都比较贫穷,住在寺庙后面的大多是孤家寡人,而在寺庙左面和右面居住的人,大多都是寡妇了。
相对来说,住在寺庙前面,会比寺庙后面好一些。虽然穷一点,但也不至于一个人孤孤单单。
因为寺庙前面,是人们供奉景仰的地方,而寺庙后面,是受供奉香火所去的地方,普通人哪里受得起万人供奉的香火呢?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劝告人们,不要随便的住在寺庙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