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GG
2020-01-02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760万
展开全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本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
1、脾脏因素。经研究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致敏,致敏的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2、血管因素。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这可能是本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病例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则可改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数量不一定增加,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出血也可减轻。凡此皆足以说明毛细血管缺陷对本病出血的重要意义。
3、免疫因素。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是血小板破坏增加,即血小板存活时间显著缩短,导致的原因是病人血浆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这种抗体对同种和自身血小板均有破坏作用。
4、遗传因素。据研究表明,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提示此病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西瓜西施pp
2020-03-22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152万
展开全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为:一是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形成并持续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二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加速破坏血小板,也有报道自身抗体作用于骨髓巨噬细胞,使血小板生成收到抑制。
脾阴虚是中医辩证分型中的一种。
中医多按辨证论治,目前辨证分型已基本达成共识:1、阴虚内热/肝肾阴虚
2、血热妄行
3、气不摄血/气血两虚/脾肾两虚 4、阴阳两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养生种草
2020-01-03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24%
帮助的人:844万
展开全部
1、免疫因素
(1)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数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其机制可能是:1、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膜的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破坏。2、病毒组分结合血小板后改变了血小板结构,使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
(2)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认为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其机制为:1、血小板抗原结构改变,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与抗体或补体相结合的血小板易破坏而缩短寿命;2、免疫调节障碍,itp患者体内抑制性t细胞功能减退,使活化的b细胞产生抗体增多;3、自身抗体导致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受到损害。
2、肝和脾的作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肝、脾对血小板的清除作用加强。已证明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破坏的主要场所。
3、其他因素
(1)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并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血小板的清除能力;(2)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加重出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