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允许摆摊了,为什么农民无动于衷?
因为摆摊需要先行投入,而且未必能赚钱,又恰好赶上农忙,农民无动于衷也是正常。
曾经因文明城市创建,让大街小巷的地摊儿变得越来越少。今年在疫情影响之下,政府鼓励全民摆摊儿,可是却很少有农民参与进来,我想这与不确定性和农忙有很大关系。
摆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先行投入的资金不在少数。现在生活当中,在城镇摆摊明显不现实,晚上根本就没有人,而政府所规划的允许夜市摆摊范围基本上也都在城区之内。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农民想去摆摊儿,必须满足人、交通工具和货物三个要素。
交通工具当然首选电动三轮车,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如果投入资金购买,哪怕是二手电动三轮,稍好一些的也要两三千块。
货物问题就更是一个难点,农民对城区人口需求其实并没有太多了解,哪怕是愿意去摆摊,也根本不知道该卖些什么,而进货同样需要花钱,哪怕只有几百块,对农民来讲也是一份不小的支出。
现在正处于农忙时节,农民都在忙着收粮食。我老家就是农村的,最近这段时间父母一直在忙于夏收的事情,连平时每天都去做的日工都停掉了。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这件事基本上会是农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在这种前提之下,摆地摊当然没那么诱人,更何况并不是你去摆摊就一定能赚钱,这其中的不确定性也是让人心生退意。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参与摆摊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不论是出于体验生活,还是出于赚钱养家的目的,年轻人都更愿意去尝试去争取“地摊经济”中的红利。
全民摆摊本就是一种倡导,农民无动于衷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