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苏轼的《赠刘景文》,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的意象,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下两句诗中的一年之中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这就是寓情于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