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们乱砍滥伐的行为有这怎样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们乱砍滥伐的行为的关系:乱砍滥伐使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的生物多样化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从而引起了沙尘暴、龙卷风、温室效应等自然灾害产生。
扩展资料
乱砍滥伐等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 乱砍滥伐会使得当地的物种同质化,抵御虫害病害的能力降低,例如:人工林较多的地方,松毛虫盛行。
2、森林对于保持水土有着重要作用,乱砍滥伐森林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地荒漠化,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3、森林资源的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是严峻的,可以加剧土壤侵蚀,引起水土流失,不但改变了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剧了河流的泥沙量,使得河流河床抬高,增加洪水水患,例如1998年长江洪水就与上游的森林砍伐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2-06-16
5月7日08时至8日06时,湖南南部、广西、云南东部、海南岛等地出现分散性大雨或暴雨,山西忻州和朔州局地暴雨(52~58毫米)并伴有雷暴大风。
5月8日08时至9日08时,四川盆地西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50~80毫米)。
5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湖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当我们在收听或收看天气预告广播时,经常会听到“小雨”、“中雨”、“中到大雨”等名词,这就是雨量的等级。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积聚的深度来确定的。我国规定以毫米为深度的单位。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
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雨滴清楚可辩,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
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
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
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马路积水。降雨量在一百毫米至二百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阵雨:指阵性降水,雨点较大,时降时停,强度变化急剧,下雨时天空阴暗,有时忽然开朗,露出晴天,有时还伴有雷声。
暴雨预警颜色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表示。暴雨预警一般指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暴雨来临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其中红色暴雨预警信号是最高级。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助于减少因暴雨产生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蓝色暴雨预警
蓝色暴雨预警是指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或已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及幼儿园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要注意道路积水与交通堵塞。
2.黄色暴雨预警
黄色暴雨预警是指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或与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要做好防暴雨工作,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路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橙色暴雨预警
橙色暴雨预警是指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或与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切断室外危险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同时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工作,防范自然灾害。
4.红色暴雨预警
红色暴雨预警是指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或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此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做好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和停课、停业,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和抢险工作。
“龙舟水”是什么?
每年端午节前后,华南地区,隔三差五就会下一场滂沱大大雨,因为临近端午节,所以被称为“龙舟水”。
人们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所下的雨,称为“龙舟水”。诗云:“孩童不晓龙舟雨,笑指仙庭倒浴盆”,形象地描绘了龙舟水的滂沱之势。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
一.海陆位置
一般来说,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越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就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海洋远近的影响。
二. 地形
1. 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西风的影响。
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因此降水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我国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3.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
山地的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
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
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三. 气压带
全球的气压带不管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还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的饱和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很难形成降水,多为晴朗天气。
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而在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降雨,形成多雨区,如赤道地区,全年处在低气压控制下,终年多雨。
四. 风带
全球的风带包括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而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西风带和信风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把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
根据风带与大陆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迎风岸和背风岸。迎风岸常常受到风带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较少。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西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信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信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则与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五. 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如东亚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雨季,在东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旱季。
六.气旋、锋面
特殊的大气运动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气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转上升气流,往往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
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在锋面附近暖空气上升也会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形成降水。在副极地也会因为东风和西风相汇而形成极锋,形成锋面雨。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
七.下垫面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如果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或者水面宽广,就会增大蒸发量,空气中湿度增大,从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坏,水面减少,空气就会变得干燥,导致降水减少;沿海地区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经过,降水也会增多。
如沙漠地区地表干燥,增发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降水也减少;而在森林地区,湖泊和大型水库附近,降水明显增多。
八. 洋流
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欧洲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沿岸暖流有关,而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都与寒流关系密切。
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最狭长、分布纬度最低的沙漠就是秘鲁寒流的功劳。
九.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的状况来影响降水,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都将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开垦排干沼泽,会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干旱季节增加局部地区降水的有效形式。
当然,影响某个地区的降水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使当地的降水更加复杂,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找到其主导因素,还要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分析,才能搞清某个地区的降水类型和特征。
如欧洲西部的海洋性气候降水特征的形成,就是受到海陆位置、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平原与山脉东西走向、地势低平、海岸曲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梅雨
(1)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2)梅雨形成条件
a.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b.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降雨类型
常见的降雨类型有四种: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1、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抬升,暖气团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占据的主动地位不同,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类型。锋面雨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非常典型。
(1)冷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冷锋移动的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冷锋降水也多是急性降水。
(2)暖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
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准静止锋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贺铸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准静止锋往往停留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形成持续性降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对流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
对流性降水,是来自对流云中的降水,具体来说是当对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云中的降水粒子已不能被上升气流所托持而降落形成的。对流雨主要发生于中低纬地区,特别在赤道地区和我国夏季的午后,暖湿气团因地面辐射受热膨胀迅速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对流雨特点是范围小、强度大、分布不均匀、持续时间短、随时间变化迅速。
3、地形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
当潮湿的气团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发生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地形雨因为发生在地形的阻挡作用当中而得名。当山体高度足够高时,迎风坡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温度升高,降水少。
在山城重庆也常常会出现因山地地形影响而导致的日晴夜雨的现象。
4、台风雨
“飓风忽起云颠狂,波涛摆掣鱼龙僵。
海神怕急上岸走,山燕股栗入石藏。
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银绳长。
轰轰砢砢雷车转,霹雳一声天地战。
风定云开始望看,万里青山分两片。”
——唐.顾云
台风雨是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这种风暴是由异常强大的海洋湿热气团组成的,台风经过之处暴雨狂泻,一次可达数百毫米,有时可达1000mm以上,极易造成灾害。台风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多属阵性降水。多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想象一下, 如果我们在家里、野外、山区,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声, “黑云压城”、暴雨来临, 你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安全吗?
遇到暴雨怎么办
防范措施要知道
如果你在房屋里
城市里,尤其是居住在低洼院落、平房或是地下室,首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同时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如果暴雨来袭,居民可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进行防护。
如果你在街道上
行人在街上遇到暴雨,应立即到室内避雨,不要在高楼下停留,也不要在大型广告牌下躲雨或停留,以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下暴雨时,路面容易积水,严重时引发河水倒灌,淹没道路,车辆熄火,出行时 行人遇到此情况要及时下车向高处转移,司机应避开积水路段。
如果你在开车?
1.适时打开车灯。雨刷器、防雾灯和近光灯也必须打开。
2.防止侧滑。司机双手握住方向盘,保持直线低速行驶。
3.适当保持和前车之间的距离。在高速上行车突遇大雨,应在短时间内将车速放慢,千万不要采取紧急制动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4.注意查看积水的深度。司机经过可能有凹面的路段时,首先要停车查看积水的深度,水深超过排气管的高度,需直接绕道。
如果你在野外
如果是在野外,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所以不要呆在河边,如果遭遇此情况,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如果你在山区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所以在暴雨时要避免渡河,也不要在底层疏松的山体下面久留,以防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若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提醒:
1.找合适的地方避雨。找一个牢固、地势较高的建筑物避雨,不可在江边、水边及树下停留。
2.不要贸然涉水前行。连续降水易导致路面积水、泥沙、垃圾等障碍物容易被冲到水下,但人眼很难辨认;远离大理石等湿滑地面,如需通过可“内八字”慢行。
3.留意周围电线。注意电线落地,如发现高压线倒塌、电线低垂或折断,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
4.远离不牢靠围墙。避开桥下(尤其是凹式立交桥)、涵洞等低洼地区;远离户外广告牌、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也不要站在不牢靠的临时建筑物旁。
5.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告标示。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盖的水井、地坑等危险区域。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