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为啥都是从北向南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基本上是北方统一天下的多,而南方统一天下的很少。这也就是历史上说的,从北往南打容易,从南往北打,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很多人印象里,北方基本是以面食为主,南方则普遍吃大米,这也造就了北方人身材高大,南方人普遍偏小。所以有种说法,认为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是因为体格,其实这都是表面的东西,真正的原因在下面:
一,现在一到过冬大家都会往南方跑,去海南过个暖冬,这就是因为北方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四季干旱,再加上没秋裤和暖气的冬天要人命。这种极端的条件下,北方人的身体素质要好过南方很多。
反观南方的人,因为气候条件好,只要不出现特别大的天灾人祸,粮食基本都有保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普遍比较安逸。安逸的人战斗力一般都不会太高。
二,其实还是气候问题,毕竟北方冷,从北方往南方打的时候,都是穿着棉袄,打着打着就变成了短袖,人也越来越轻松,辎重越来越少。去除负重一身轻松,打起仗来可不生龙活虎?
南方人正好反过来,一路往北打,天气越来越冷。他们最开始出发的时候,就要带上过冬的棉袄,我们都知道打仗的时候要带上兵器,行李,干粮…这再加上一堆过冬的衣服,人就会越来越笨重。再加上南方人普遍适应不了北方的天气,比如二战时候德国打苏联就输在了气候上。
三,粮食问题。打仗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方人往南方打,基本不需要带多少干粮,毕竟我们上面说过了,南方自然条件好,收成也好,所以只要到了南方就有的吃。
南方打北方,那就难多了,因为南北方习惯不同,北方人喜欢挖地窖,过冬的时候把粮食放在地窖里,而地窖的位置一般比较刁钻,不是自家主人不好找。南方人好不容易打过来,没吃的…这太尴尬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