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配享太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
我们经常在书中或影视剧中看到太庙,这是供奉中国古代君主历代先主的地方,但是后来如果皇室的宗亲,或有重大功绩的臣子要在君主的赐赠之下才可以被供奉在此处。虽然没有实质的好处,但是却有着极高的光荣。因为这里是神圣的场所,君主每次拜先祖之时就要在这里跪拜,相对于臣子来说可以跟太庙地位崇高的神和人一起享受君主的祭拜有着莫大的荣誉。
一、太庙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能够死后进入太庙,对大臣们来说是十分光荣的事情,并不是每个大臣都可以享受到的殊荣。晋朝的历史只有155年,但是进入晋朝的大臣只有四人;到了唐朝时期,配享太庙的大臣只有四十一人,有些君主在位时没有选一人进入太庙;等到了宋朝三百多年的时期,能够进入太庙的臣子只有十九人,连岳飞都没能入选;整个大明朝有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能够配享太庙的人数只有三十二人;到了大清王朝有二百多年,只有二十六人才能进入太庙,而汉人只有一人那就是张廷玉。
二、进入太庙十分的困难从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时期,总共有着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能够配享太庙的臣子只有147人,平均算下来十一年就会有一位大臣进入太庙。特别是在清朝,只有一位汉人才有资格进入太庙,也是因为张廷玉是三朝元老,为清朝勤勤恳恳工作了五十年,换来了雍正赐予他进入太庙的资格,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因为他太过于在意配享太庙这件事情,于是让乾隆给他写保证书之后,并没有亲自谢恩,被乾隆一怒之下取消了他进入太庙的荣誉。所以即使君主同意你进入太庙,也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取消这个资格。
在古代人们是十分重视配享太庙这个荣誉的,因为太庙本身就代表着世间最神圣的地方,里面供奉的都是神和君主的先祖,而能够配享的人也可以在此与这些地位崇高的人受到君主和文武百官的祭拜,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荣耀。其实太庙并不是什么高官爵位,只是一个十分虚的荣誉,在太庙的背后是政治的需要和手段。而且如果表现不好,就算是进入了太庙,也会被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