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唐朝不能吃鲤鱼,明武宗禁止吃猪肉,为何会有这些规定?
时光漫漫,而天下又如此之大,因此在岁月的发展中,不同时代总有自己的特殊特征。而每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又有一定的规矩,因此便产生了不少的忌讳之事。比如在当今社会时期,就有不吃猪肉的宗教,而这与他们的信仰和习惯有所关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则必须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比如初唐名将李世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如果仅仅在言谈和书写时,回避君主尊长的名讳则还好,但是如果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要避讳,则有点强人所难,比如在唐朝的时候,人们不能吃鲤鱼。而在明武宗时期,则掀起了“禁猪令”。
世人皆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为如今的我们所骄傲的时期。但是在唐朝之时,人们的很多思想观念依旧受到限制,比如唐朝的皇帝姓“李”,因此“li”这个音便产生了不少的避讳,比如此时全国范围之内,都限制吃鲤鱼。而在宋朝时期,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因为宋徽宗属狗,所以全国范围内都禁止杀狗。
而到了明朝时期,由于皇帝姓“猪”,因此也衍生了一定的忌讳。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朱元璋等人是不忌讳的。但是到了明武宗时期,明武宗却是一个讲究忌讳的人,而且他还属猪,因此便颁布了这条荒唐的法令。
在《明实录》和《万历野获编》中有这样的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巡游江南时颁行了“禁猪令”。既然有法令的存在,自然是需要惩罚措施才能够推行的,而“禁猪令”的惩罚措施也是比较恐怖的,在这段岁月中,全国上下不得饲养猪,更不能吃猪肉,如有违反者统统发边充军。
根据《大明律》规定,“发边”就是将犯人流放到距离家乡2000-3000公里远的地方去当兵,因为远离家乡,加上边疆战事频发,很多人都客死他乡。由此可见,明武宗对此事的决心。
明武宗在发布“禁猪令”之前,全国的环境并不好,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因此民间武装冲突不断,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此外,由于明武宗一直没有子嗣,因此很多藩王都借助农民起义这件事情发动兵变。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镇压了,但是明武宗心里自然也是不好受的,因此他在战争结束之后选择了南巡游玩,从而放松心情。但是不曾想到的是,在南巡之时,明武宗看到别人正在杀猪吃肉的举动,让他一时觉得不大舒服,于是便发布了“禁猪令”。
由此可见,凡事“有因才有果”。倘若不是因为在明武宗心情不好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情,或许并不会有这条特殊规定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