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这个习俗从何而来?
春联是中国文学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寓意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到来,春联与书法美妙结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风景线之一。而春联的参照物是古代人们用来辟邪的桃木板,俗称桃符,到了公元九六四年,出现了第一副春联,是学士幸寅逊所写,到了宋代,贴春联的现象就越来越普遍,直到今天,每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一副春联。
春联的文字和形式是很讲究的,文字韵律要平仄、要和谐、要具有音律美,形式上联贴在右,下联贴在左,横批在门上的正中间,讲求对称性。贴春联在中国一二十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可是如今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在逐步减小,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淡化了对春节贴春联的在意度,有的人甚至觉得贴对联对自己的门口是一个不好的影响,也有越来越多的春节都不能参与,只能草草“过个年”。
春节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风景线,这是中国文明特有的标志,是中华文化发展几千年的见证,对中国人民来说独有一番韵味。但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升高,对精神物质水平的追求降低了,伴随着社会出现的新鲜事物引领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传统的文化重视度就不高。
贴春联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曾经的春联只用大红色来寓意喜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在春联上描绘自己喜欢的、寓意好的背景,比如有的在对联中间贴个倒“福”,寓意“福到”,有的在背景上画鲤鱼跳龙门、梅花等等寓意美好的事物来发展春联,让春联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并且发扬中华特有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