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备投奔曹操,为何曹操不趁机将其除掉?
其实刘备和吕布在徐州周旋的那些年,也是刘备迫不得已。他自幽州涿郡起兵后,先后依附了公孙瓒、袁绍,后来为了替袁绍和曹操对抗袁术,袁绍派他屯住在高唐县,从此,刘备如龙入天,再也没有回到袁绍身边,而是扎根徐州。
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后,刘备治州,兢兢业业,但他实在不是一位理政能手。汉末战乱时,徐州并没不像中原那样,受到过于严重的波及,陶谦在世时,给朝廷敬献供品,在北方州郡中,也是数一数二。然而刘备却始终没有在徐州发展起来。
这时候,吕布败逃徐州,刘备收留了他,吕布起先对刘备极尽阿谀,但随后找借口和刘备翻脸,袭击刘备,夺走下邳,刘备没有办法,向西投奔了曹操。
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程昱劝曹操除刘备的理由是:刘备有雄才,得人心,而且终不为人下。曹操拒绝的理由是:不能因杀一人而失天下心。
程昱劝曹操的这些理由,曹操不可能想不到,既然能想到,曹操就必然清楚一点:刘备虽然暂时来投靠自己,但迟早是要远走高飞的,而且,以刘备的能力,极有可能在将来成为自己的一位大敌。刘备之于曹操,其实是块非常烫手的山芋。但曹操为何最终没有除掉刘备呢?
从表面上看,似乎曹操的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但若放眼汉末三国时期,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失败,被江东抓住后,孙权曾犹豫要不要杀关羽。关羽在当时的地位,比刘备投奔曹操时的地位,要高出不知多少。曹操杀建安三年的刘备,如杀一蝼蚁,因为刘备的影响力还不大,刘备也只是在徐州和曹营中,能得一些人心。但孙权要杀建安二十四年的关羽,就不同了。关羽当时的影响力,已威震华夏,而且关羽若死,会直接牵动刘备,那时的刘备,已是汉中王了。然而,江东群臣怎么说?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今岂可生!乃斩之。
江东也并没有因为关羽的影响力空前绝后,而留下他一条性命——更不用说,那时江东已经占领荆州了,实际利益已经到手了,他们难道不担心失人心吗?而且,曹操若除刘备,为何一定要光明正大地除?曹操完全可以用一些手段,比如借刀杀人。刘备在曹营,就是鱼肉,曹操为刀俎,岂有不能随心所欲之理。因此,我认为曹操不除刘备,并不是因为担心失去人心。
曹操在这句回答中,还有七个字:方今收英雄时也。这七个字,能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角。曹操对人才的态度有两个:人尽其用,尽量收人。他在兖州起家前,和袁绍的一段对话,是最好的佐证。当时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据?曹操的回答是: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曹公即表关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