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的和亲制度是怎么来的?

 我来答
旅行者说文史
2021-06-15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者说文史
采纳数:2 获赞数:16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的“和亲”制度最早出现于汉太祖刘邦六年。

刘邦靠女人化解了“白登之围”

这年秋天,马邑(今山西朔县)被匈奴冒顿单于团团围困,守将韩王信为了自保,一方面派出使者到匈奴请求和解,一方面致书长安向刘邦求援。刘邦接到韩王信的求援书信后,怀疑他背着朝廷和匈奴相互勾结,就责备他“专死不勇,专生不任”。韩王信本来就对刘邦不满,接到刘邦的书信后,认为在危难之际仍遭到刘邦的猜忌,一怒之下就投降了匈奴冒顿单于,并配合匈奴骑兵越过长城,占领了汉地晋阳(今山西太原)。

被打脸的刘邦盛怒之下,率军北上决意痛击匈奴冒顿单于。匈奴冒顿单于不断示弱,步步为营,终于让刘邦放松了警惕。刘邦不顾大臣娄敬的苦苦劝谏和后援不继的情况下,随同先头骑兵乘胜追击匈奴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以东的白登山。

匈奴冒顿单于见刘邦中计,率四十万匈奴骑兵对刘邦的先头骑兵进行合围,将刘邦兵马团团围困于白登山上。幸而刘邦及时采纳了谋士陈平的计策,暗中派人用珠宝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正妻),使得刘邦方才化解了白登之围。

用女人换和平

刘邦虽然有些泼皮无赖,倒是也能知错就改。刘邦回来以来,真心向因劝谏他不要追击匈奴而被拘禁的大臣娄敬道歉,并虚心向娄敬请求抗击匈奴之计。娄敬认为,冒顿单于敢于弑父自立,说明他既不讲武德,也不讲道德。在冒顿单于眼中,谁的拳头硬谁才是老大。如果汉朝和匈奴用兵,两条腿的汉军肯定打不过四条腿的匈奴骑兵。既然打也打不过,追不也追不上,降服匈奴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汉朝的公主嫁给他,并送上丰厚的嫁妆。既然不用抢劫就能从汉朝得到大笔财富,又何必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冒险再去汉地抢劫呢?而匈奴单于成为了汉朝的女婿后,也不会再跟岳父作对了。如果公主的儿子将来继任了单于之位,就是汉朝的外甥或外孙,就更不可能与在汉朝当皇帝的舅舅或外公作对了。

于是,刘邦就采纳了娄敬了建议,开启了中国和亲制度的先河。于是,他就下令自己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嫁到匈奴。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后的独生女,深受吕后疼爱,而吕后又特别“护犊子”,当然不愿意鲁元公主“羊入狼群”。于是,刘邦就从宫中找了一个宫女赐以公主之名,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从此,原本应该“让女人走开”的中国古代民族之间的冷酷战争,因为她们而平添了一抹温情,细君、解忧、昭君、文成她们以自己柔弱的身躯和巨大的牺牲让边关少了几许的厮杀和累累白骨。

和亲的力量有多大?

其实,和亲的作用有多大,取决于敌我双方的国力,而不在于和亲公主出嫁时陪送了多少的嫁妆。所以,汉朝初年“用女人换和平”的效果并不明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起到了延缓匈奴骑兵进攻的作用。而对于汉朝皇帝而言,如果能用宫女(也有宗室之女)来换取一段时间的和平,成本要比穷兵黩武换来的和平低得多。据记载,在汉太祖刘邦执政时期和汉惠帝年间,先后有两位汉朝“公主”嫁给了匈奴冒顿单于。

汉朝经过刘邦、吕后、文帝、景帝历代统治者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年间,都城及边邑的米仓尽满,府库的财物有余;京师之钱多至不可点校,太仓之粟年久积压,至腐烂而不可食;民间的马匹到处成群,早已不是刘邦不能配备四匹一色的马驾车的时代了。特别是汉朝经过刘邦及吕后的大肆屠杀功臣和宗室子弟,文景二帝不断削藩,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和巩固,抗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

汉武帝并不拒绝和亲

汉武帝虽然与匈奴没有和亲,并不代表他就反对和亲政策。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不仅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还将细君公主远嫁到今伊犁河上游的乌孙国,并陪送很多的嫁妆。汉武帝通过和乌孙“和亲”,架起了一道汉朝和乌孙友好同盟的桥梁。细君公主嫁到乌孙没几年就死了,汉武帝又把宗室之女解忧公主嫁了过去,继续与乌孙保持着友好的同盟关系。

匈奴是汉朝“和亲”政策的受益者。同时,匈奴为了搞好与西域的关系,就在汉武帝远嫁细君公主的时候,匈奴单于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到乌孙。匈奴单于企图拉拢乌孙,拆散汉朝和乌孙的同盟关系。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和亲”是无法赢得真正的和平与友谊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汉武帝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撼了西域诸国,乌孙最终权衡之后,决定与汉朝联合反击匈奴,最终大败匈奴。

和平和友谊的使者:昭君

随着李广战死沙场,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年老力衰,至于汉武帝那个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又是一个酒囊饭袋之辈。汉武帝晚年,没有名将的岁月变得有些平淡。到了汉元帝时期,匈奴势力渐弱,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为了争夺北方草原唯一的“单于”而同室操戈。最终的结果是呼韩邪战败而归降了汉朝,郅支单于逃到西域耀武扬威。陈汤将军高呼一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自战国以来,就让中原历代王朝寝食不安的匈奴势力最终被消灭。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和亲”发生了,这就是“昭君出塞”。

这次和亲,跟汉太祖刘邦及汉武帝时期的和亲完全不同。刘邦与冒顿,是匈强而汉弱;汉武帝和乌孙国是势均力敌,相互利用,而昭君出塞却是汉强而匈弱。此时,郅支单于被灭以后,汉朝决定对中国的北方草原采用以“匈”治“匈”的方针。汉元帝没有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以北地区,虽然汉朝也宣称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地方酷寒少雨,实在不适合进行农耕,而中原王朝的种田人又喜欢过定居生活,不擅长“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所以,汉朝就让呼韩邪单于回到了匈奴故地,守护边疆。所以,这个时候的匈奴只是汉朝的藩属,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也一度进入了蜜月期,并非因昭君出塞而改变了双方的敌对态度。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盛唐时期。唐太宗时期,包括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在内,都以能够娶到唐朝公主为荣耀。和亲的性质及其效果取决于敌我双方的国力,而不在于谁的诚意更大。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后盾,单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左右“战争与和平”。所以才有了王之焕的豪言壮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五代以后,为什么不再出现“和亲”?

自宋朝以降至清朝末年,前后约一千余年,中原中央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再也没有出现过和亲之事。北宋时期,北宋、契丹、党项呈三国鼎立之势;南宋时期,南宋又与女真、党项呈三国鼎立之势,虽然两宋王朝逐年献其岁币,但是其军事力量与周边两国基本相当。而像契丹王朝又一直以来只能册立契丹“后族”萧氏为皇后,所以,对“和亲”并不感兴趣,对他们来说,不如岁币和玉帛更来得实惠。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元顺帝弃大都而北遁后,北元流亡政权随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军事力量完全不能跟明朝抗衡。明朝自然也不会存在和亲现象。至于清朝统治者,为了统治北方草原,在蒙古诸部推行的“联姻”政策又与汉唐的“和亲”政策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中国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我们既不能完全进行肯定,也不能完全进行反对。但是,有一点是不可抹杀的,那就是这群文弱的女子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远离故土走进了漠漠草原,给原本枯燥无味的民族交往史平添了一缕温情,为民族融合及汉文化在各少数民族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梦婧蓉J
高能答主

2021-06-15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是大臣建议的的。大臣觉得这么做有利于建立两国邦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路边的风儿
活跃答主

2021-06-15 · 非职业答题人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最早的明确记载是在周朝的时候,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双方的友好,后来随着时间演变,成了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佳楠那男
活跃答主

2021-06-15 · 只要记分牌上的时间还跳动,就不能轻言放弃
李佳楠那男
采纳数:89 获赞数:157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应该是从汉朝时候开始的,派公主去匈奴和亲,更早以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通过联姻的方法来维持两个国家的和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