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学生也容易得抑郁症,他们主要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中学生抑郁症越来越多,还真不一定是个坏事。过去的中学生没有抑郁吗?不可能吧,只不过没人在意罢了。被人说无病呻吟,岂不是更可怜。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情况“中学生抑郁症变多了”是真实的吗?当然是真的!压力前置化,内卷严重,抑郁比例增加不是理所应当吗?但别忘了,我们能看到这么多,还依赖于信息传播的方式与速率增加了。
这个真未必。不见得是“越来越多”因为有个“发现概率”的问题。以前也不少啊,只是那个时候不用这个名字,也不重视。我一直觉得,可能最高峰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因为那时候教育领域比现在残酷的多,那时候应试教育的强度高啊。现在绝对人数比率是低了,是因为人们更重视了,才让被发现的多了。
前接到的抑郁相关的未成年群体集中于初中生。且大多有自残倾向,教师推荐较多,也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在重视心理健康。但父母群体仍需要提升和普及抑郁常识并重视。
1.社交环境及学习难度的变化。住校、朋友减少、父母陪伴少,自理能力差、学习的主科增加,科目难度增加导致的的挫败感。2.早恋。学校及家长对于早恋现象的不合理干预。3.情绪波动大、不合理认知
我上中学的时候抑郁症也很常见,只是那时候人们缺乏常识,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归因于欠打,所以屡屡有学生自杀。换句话说,学校这种为社会批量生产人才的集中营就是一种畸形的违背动物本能的存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对一个人童年的摧残是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绝对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类,因材施教的成本又高得可怕,但是接受统一教育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所以这是非常复杂又矛盾的事情,我不是教育学家,这也不是我应该耗费精力的点,我只能作为一个受害者来控诉不满。学校给我的印象就是集中营,老师是少尉中尉,同学像是智力障碍的患者,我很孤独,这个世界都不正常了。教育的本质本该是学会从正确的事情里获得愉悦感,可是我从未真正从学校的教育模式里体会过愉悦感,当愉悦感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抑郁症实属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