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决定态度

 我来答
冰藕不知天下知4475
2022-06-20 · TA获得超过770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12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69万
展开全部
在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作品《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提到了这么一个值得反思的研究结论。

行为本身,就能够改变态度。

简单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相信什么,然后才会付诸行动,而是你一旦做了某种行为,就会不断强化对这种行为的态度。我们都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而这个合理化的过程,就是改变我们态度的内因。

再来看一个实际生活中,更常见的问题:儿童沉迷于电视节目,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家长会担心,一些有着暴力元素的节目,会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崇拜暴力,变得有攻击性。而真实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大量的研究都表明,有关暴力的节目,的确会助长孩子们的攻击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科学家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因为这种含有暴力因素的节目在美国很受欢迎,同时又受到法律保护,直接取缔,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们就想了,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直接针对那些观看暴力节目的儿童,来开展工作。儿童之所以会学习电视里的暴力行为,是因为他们往往会相信,靠武力解决问题,非常有魅力,而且是真实存在的,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崇拜。如果能让这些儿童知道,电视里演的暴力镜头,都是假的,在现实中没什么用,问题不就解决了。

于是,科学家们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通过一系列相互配合的讲座、现场示范和集体讨论,来试图说服一些小学生,让他们相信,电视里的那些暴力镜头,都是编出来的,真实的世界,排斥这种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有很多更好的,非暴力的行为等等。

这么搞了好久,也费了不少力,但结果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受过这类训练的儿童,对暴力镜头的态度,以及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和没有受过培训的儿童相比,基本没有差别。

研究者们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放弃。紧接着,他们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在这次实验中,他们尝试使用了一种叫做“自我说服”的策略。

具体的行动是这样的。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一群小学生,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录一段视频。录视频,是为了帮助那些被电视暴力伤害,或者是因为模仿电视暴力,而陷入麻烦的小朋友们。

这群小学生听了就很高兴,觉得自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会主动开始写演讲稿、台词,题目像是“辨别电视与真实生活的不同”“为什么模仿电视暴力是不好的”等等。一周以后,这些小学生们在摄像机前,做了一次演讲,还被当成是脱口秀节目请来的嘉宾那样,回答了一些问题。

与此同时,除了这部分小学生之外,科学家们还找了另外一组学生,作为对照组。他们的任务也是录制视频,但是和电视暴力,毫无关系。

这个实验结果特别有意思。要知道,在实验之前,两组儿童关于电视暴力的真实性、暴力倾向的看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的暴力倾向,非常相似。但仅仅是一周后,这种相似性就消失了。你可能已经猜到,那些在电视前,做了关于反对暴力节目的小朋友们,的确也说服了自己。而且,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对他们进行测试,他们仍旧会表现出,优于同龄人的和平倾向。他们仿佛已经在心理上,为自己接种了疫苗,来预防电视暴力这种病毒。

你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让这些学生们,接纳了一种与之前观念,完全不同的态度。看来,行为本身确实蕴藏着巨大的心理作用。角色扮演的小学生,他们都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不断自我强化。

津巴多教授说,要想让一个人有所改变,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是,让他进行真实场景中的角色扮演。这种角色上的转变,能让人们通过自我归因和自我说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认知。就像最开始我们说到的,人们往往会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再来确定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先有了一种明确的态度,再做出具体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态度,其实就是我们行为的产物。这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内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