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3岁,准备相亲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被逼相亲,在职场单身群体中,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到了一定年龄,许多职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久违的家庭聚会上,三大姑八大姨随口的一句“有对象了吗?”,都会让他们后背发凉,不敢抬头。
这时,对孩子情感不太满意的父母,可能就要开始讨论(说服)大会了。
如果是单身,父母会说“都25岁,在大城市工作好两三年了,连个对象都找不到”;如果有对象,父母会埋怨“他那个对象的条件,我们一直都不满意”。
接下来就会对亲戚说“我们家孩子条件多好,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你们身边有不错的可以帮忙安排一下。”
许多 你不情我不愿 的相亲,就是这样开始的。
相亲:婚姻的必经之路(绊脚石)
对待感情,这届年轻人可能是最不敷衍的一群人。不想将就,于是只好单身。
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到2020年,我国单身人群的数量已经达到 2亿。 与此同时,晚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我国青年目前的平均初婚年龄是 26岁, 而本世纪初的时候,这个数字仅为21.4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个数字会更大(如江苏平均初婚年龄高达34.2岁)。
单身人群多(数量大)、晚婚现象严重(年龄大),正在催生更多的相亲。
据统计,每100个单身的人中,就有近60个相过亲,有些人甚至平均每个星期都会相亲近3次。
无论是否情愿,相亲,或许正成为单身人士踏上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当然也有可能是绊脚石(尤其是对已经有对象但仍被逼相亲的人来说)。
但作为相亲的主人公,他们很难享受其中。
有数据表明,近70%的单身人群明确表示 排斥家人安排的相亲。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婚姻观念和择偶对象的标准不同。
在不少父母眼里,23-27岁是最佳的结婚年龄,而在晚婚大潮中,很多年轻人已经把战线延长到了30岁。父母中意的男性主要是公务员、医生等有稳定收入的;中意的女性大多是懂事的,愿意生孩子、做家务的。
而这些标准对单身人群来说,已经过时了。
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中一位90后的女嘉宾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婚姻是一场双向选择,面对将自己物化的人,我们一直有权利说‘不’,我们这代的择偶标准是 性格、学识、理想、颜值,是否趣味相投。
上代人选儿媳女婿的标准,大概就是姑娘得能干活守妇道,小伙得有车有房有责任感,两代人婚恋的冲突一直都在,而且99%都不在节目里,而是在生活里。”
智联招聘联合珍爱网公布的调查报告《职场人爱情五观》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就婚姻观来看,年轻人主要担心的是 三观不合。 这表现在相亲时,认为穿着得体、情商高、有共同话题是最主要的三个加分项。
而在父母更加看重的收入方面,超过一半的(56.0%)人表示在相亲时不会讨论,主要原因在于怕太唐突、认为对方愿意会主动说或属于个人隐私。
除了标准不同,父母 强硬的态度, 有时候也会造成单身人群的困扰。
例如看中某相亲对象后,明确表示孩子非TA不娶/不嫁,又或是不顾孩子反对,答应相亲对象家里的要求
那么,相亲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知乎的“你相亲遇到过哪些奇葩事”话题中,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的相亲经历,表示后悔、无语、尴尬的大有人在,当然也不乏相亲成功,找到真爱的人。
这个话题的浏览量超过4,550W,说明很多人在相亲前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了解情况,并做好准备。
相亲是坏事吗?
对于相亲的定义,百科是这样解释的:相亲是指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择定日期,初次正式会面。
相亲与恋爱的区别,主要就在于 相亲 的目的性强、相亲双方相识的时间短;而 恋爱 双方会经历从陌生人相识成为朋友,从朋友经过暧昧期成为恋人的阶段。
年轻的职场人们之所以肯定恋爱,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希望通过长时间相处来了解对方的性格、三观等。
毕竟,两个毫不相识的陌生人,短时间内就成为恋人,大部分人还是不能接受的。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相亲是一件完全的坏事,尤其是对当下的职场人来说。
我们先来回答一个 问题 :除了公司的异性,你在一个星期内见到的陌生异性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除了工作场合以外,你还有其他认识异性的渠道吗?
相信这个问题会对不少单身的职场人造成会心一击。
很多单身的职场年轻人常常嘴上挂着“脱单”,实际上却根本 不会主动 去接触陌生异性。
这很好理解,平常只有忙碌的工作生活,到了周末或假期,除了在家躺着,实在不想去参与任何社交活动。
更何况,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社交平台十分发达,人们的社交需求早就不通过线下社交来满足。
相亲,就为这些单身的职场年轻人提供了渠道。
各种名义的相亲其实并不少见,朋友之间“我介绍个朋友给你认识”,似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接受,这是因为彼此双方的目的性并不那么强。
只要把相亲当做一种 认识异性朋友的渠道, 这听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
简单地说,就是摒弃各种条件限制后,降低彼此预期(指不要把相亲对象直接当做结婚对象来看)后的相亲,本质上是一种社交行为。
你准备好相亲了吗,职场人?
到了一定年龄,许多职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久违的家庭聚会上,三大姑八大姨随口的一句“有对象了吗?”,都会让他们后背发凉,不敢抬头。
这时,对孩子情感不太满意的父母,可能就要开始讨论(说服)大会了。
如果是单身,父母会说“都25岁,在大城市工作好两三年了,连个对象都找不到”;如果有对象,父母会埋怨“他那个对象的条件,我们一直都不满意”。
接下来就会对亲戚说“我们家孩子条件多好,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你们身边有不错的可以帮忙安排一下。”
许多 你不情我不愿 的相亲,就是这样开始的。
相亲:婚姻的必经之路(绊脚石)
对待感情,这届年轻人可能是最不敷衍的一群人。不想将就,于是只好单身。
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到2020年,我国单身人群的数量已经达到 2亿。 与此同时,晚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我国青年目前的平均初婚年龄是 26岁, 而本世纪初的时候,这个数字仅为21.4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个数字会更大(如江苏平均初婚年龄高达34.2岁)。
单身人群多(数量大)、晚婚现象严重(年龄大),正在催生更多的相亲。
据统计,每100个单身的人中,就有近60个相过亲,有些人甚至平均每个星期都会相亲近3次。
无论是否情愿,相亲,或许正成为单身人士踏上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当然也有可能是绊脚石(尤其是对已经有对象但仍被逼相亲的人来说)。
但作为相亲的主人公,他们很难享受其中。
有数据表明,近70%的单身人群明确表示 排斥家人安排的相亲。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婚姻观念和择偶对象的标准不同。
在不少父母眼里,23-27岁是最佳的结婚年龄,而在晚婚大潮中,很多年轻人已经把战线延长到了30岁。父母中意的男性主要是公务员、医生等有稳定收入的;中意的女性大多是懂事的,愿意生孩子、做家务的。
而这些标准对单身人群来说,已经过时了。
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中一位90后的女嘉宾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婚姻是一场双向选择,面对将自己物化的人,我们一直有权利说‘不’,我们这代的择偶标准是 性格、学识、理想、颜值,是否趣味相投。
上代人选儿媳女婿的标准,大概就是姑娘得能干活守妇道,小伙得有车有房有责任感,两代人婚恋的冲突一直都在,而且99%都不在节目里,而是在生活里。”
智联招聘联合珍爱网公布的调查报告《职场人爱情五观》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就婚姻观来看,年轻人主要担心的是 三观不合。 这表现在相亲时,认为穿着得体、情商高、有共同话题是最主要的三个加分项。
而在父母更加看重的收入方面,超过一半的(56.0%)人表示在相亲时不会讨论,主要原因在于怕太唐突、认为对方愿意会主动说或属于个人隐私。
除了标准不同,父母 强硬的态度, 有时候也会造成单身人群的困扰。
例如看中某相亲对象后,明确表示孩子非TA不娶/不嫁,又或是不顾孩子反对,答应相亲对象家里的要求
那么,相亲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知乎的“你相亲遇到过哪些奇葩事”话题中,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的相亲经历,表示后悔、无语、尴尬的大有人在,当然也不乏相亲成功,找到真爱的人。
这个话题的浏览量超过4,550W,说明很多人在相亲前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了解情况,并做好准备。
相亲是坏事吗?
对于相亲的定义,百科是这样解释的:相亲是指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择定日期,初次正式会面。
相亲与恋爱的区别,主要就在于 相亲 的目的性强、相亲双方相识的时间短;而 恋爱 双方会经历从陌生人相识成为朋友,从朋友经过暧昧期成为恋人的阶段。
年轻的职场人们之所以肯定恋爱,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希望通过长时间相处来了解对方的性格、三观等。
毕竟,两个毫不相识的陌生人,短时间内就成为恋人,大部分人还是不能接受的。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相亲是一件完全的坏事,尤其是对当下的职场人来说。
我们先来回答一个 问题 :除了公司的异性,你在一个星期内见到的陌生异性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除了工作场合以外,你还有其他认识异性的渠道吗?
相信这个问题会对不少单身的职场人造成会心一击。
很多单身的职场年轻人常常嘴上挂着“脱单”,实际上却根本 不会主动 去接触陌生异性。
这很好理解,平常只有忙碌的工作生活,到了周末或假期,除了在家躺着,实在不想去参与任何社交活动。
更何况,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社交平台十分发达,人们的社交需求早就不通过线下社交来满足。
相亲,就为这些单身的职场年轻人提供了渠道。
各种名义的相亲其实并不少见,朋友之间“我介绍个朋友给你认识”,似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接受,这是因为彼此双方的目的性并不那么强。
只要把相亲当做一种 认识异性朋友的渠道, 这听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
简单地说,就是摒弃各种条件限制后,降低彼此预期(指不要把相亲对象直接当做结婚对象来看)后的相亲,本质上是一种社交行为。
你准备好相亲了吗,职场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