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说『回文诗』
蝶恋花期花恋蝶,风弄柳青柳弄风。
月随云影云随月,孤舟一片一舟孤。
回文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而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 “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 ”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 等。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如: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就是苏东坡 回文诗 赏花的由来
分别是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
这首是句内自回文,有一种玉连环的诗,那就更有趣了 ,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例如: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 「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是盘中诗。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前秦妇女苏若兰,武功(今陕西人)人,是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
窦滔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总免不了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窦滔到襄阳做官,若兰不肯与他同往,他就带着赵阳台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
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此诗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