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封爵没有他,最后还是中毒而亡?
在中国历史上,提到谋士的时候,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亮,其次人们也会想到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而在众多的谋士中,有一个人也被后代称为比肩诸葛亮的存在,而在坊间传闻中,关于他的各种奇闻异事,也是屡见不鲜。然而作为一个非常杰出的谋士,在帮助皇帝取得了开国功绩之后,他逐渐遭到了冷落,在加官进爵之时,其奖励远远比不上他的贡献。
而且,作为一个杰出谋士的他,不但没有在荣华富贵中死去,甚至被帝王以一杯毒酒结束了最后的性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并不罕见,但大多处死的都是武将,按照道理来说,刘伯温的存在并不足以威胁朱元璋的统治,相反还对朱元璋的统治有很多的助力,那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刘伯温之所以没被封爵,并不在于能力大小,而是因为他不值得朱元璋信任
刘伯温本身就不是从一开始就追寻朱元璋的人,而且他还是前朝的官员,因此从始至终他都未曾得到朱元璋完全的信任,换个方式来说,朱元璋从始至终都只是将他当做棋子来利用。也因此朱元璋建立统治之后,刘伯温会被封爵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再加上刘伯温又是旧官僚,朱元璋也应该打压这些人,所以提拔他更无从谈起。
从朱元璋的行事作风上看,刘伯温只是清洗对象之一
无论是面对曾经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兄弟,还是别人,朱元璋在对待他们之时无一采用了非常冰冷的态度,只要联想到他们的权利,很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他都会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刘伯温并不是一个武将,但在此之前,也有不少谋士因为受到君王的猜忌而遭到牵连,刘伯温作为一个政治才敢极其杰出的人,无论是言行还是举止,都会给当时带来巨大影响,也因此朱元璋害怕自己的后代无法震慑刘伯温。
刘伯温作为前朝旧官,和别的势力视同水火,别的势力容不下他
作为一个前朝的官员,刘伯温投靠朱元璋,本就让人怀疑他是否愿意尽忠,再加上刘伯温总是喜欢孤身一人,因此他杰出的政治才干,无疑遭到了众多利益集团的嫉妒和猜测,其中就有胡惟庸集团为主。胡惟庸的为人刘伯温十分清楚,而在朱元璋打算摆胡惟庸为相时,刘伯温投了反对票,这直接导致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也因此胡惟庸一直对刘伯温怀恨在心。
作为一个十分杰出的政治家与谋士,刘伯温的智慧的确远在众多官员之上,但是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中,一个人十分聪明并不是一件好事,并且如果他有非常明显的缺点,也可以成为他的软肋被别人利用,这样别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将权力交给他,但偏偏他十分聪明,而且又十分遭受嫉妒,因此他最终会喝下毒酒而死,也是一件并不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