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有几次合纵连横的战事?六国合纵抗秦声势浩荡,为何最终还是不敌秦国?

 我来答
早柚看体育
2022-06-02 · 体育小博主一枚,每日分享体育资讯, 喜欢的可关注哦
早柚看体育
采纳数:4 获赞数:23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各个国家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当六个国家联合在一起的时候,秦国人也许非常清晰的知道,这场结盟是不稳固的。 离间对手,秦国让对手成为自己的队友,当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时候,秦国采用的战术非常清晰,如果他决定先吞并哪个国家,那么他就不会主动招惹其他国家,等到他将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之后,秦国就会借机挑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秦国从中作梗的诡计得逞时,其他国家便发生了矛盾,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这两国甚至会兵戎相见。 地形原因,六个国家很难团结在同一阵线,战国时期,这七个国家涉及的领土非常宽泛,而在国与国的交界处,更是存在非常多的矛盾,因此要想这六个国家团结在同一战线上是有非常多的困难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涂鸦呀呀yg
高能答主

2022-06-02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万
展开全部
大概是有两次的,主要是因为秦国当时是很强大的。而且秦始皇上喜欢一些阴谋诡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活跃答主

2022-06-02 · 守护你的好奇心是我的星辰大海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1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一共有三次合纵连横的故事,是因为他们合纵抗秦并不齐心协力,有非常多的小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娱乐青年养成记
2022-06-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兵法家所采用的战术策略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在所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战术的莫过于六国联合起来一致抵抗秦国,本来以为这样的战术,能在六个国家的齐心协力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打败秦国,然而历史的走向仿佛并不如人们所愿,秦国不但没有被击败,反而变得更加顽强了。

就六国的兵力和秦国的兵力来看,六国的战斗力无疑是压倒性的,为什么秦国会最终赢得胜利呢?

一是因为六国订立的盟约并不稳固,这些国家的君主都各怀鬼胎,完全受不住秦国的任何一点挑拨。

二是因为秦国采用了更加高明的作战方案,只盯上一个国家进行作战,对其他的国家采取缓和战术,逐个击破。

三是因为六国所占的疆土过于广泛,作战协同程度差强人意。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各个国家看重的其实是自己的利益

当六个国家联合在一起的时候,秦国人也许非常清晰的知道,这场结盟是不稳固的。在第一次六国共抗秦国的战役中,不慌不慢的秦国人,让后世真正的看到了什么叫做坐怀不乱,因为这六个国家会自行乱起来。根据史书记载,楚怀王对合纵攻秦并不是非常赞同,并且,在三晋和秦国发生战争的时候,齐国成为秦国的帮手,三晋被打的节节败退。

离间对手,秦国让对手成为自己的队友

当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时候,秦国采用的战术非常清晰,如果他决定先吞并哪个国家,那么他就不会主动招惹其他国家,等到他将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之后,秦国就会借机挑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秦国从中作梗的诡计得逞时,其他国家便发生了矛盾,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这两国甚至会兵戎相见。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对手兵戎相见后,秦国不但拍手叫绝,甚至还背地里扇阴风点鬼火,这样可以达到减轻敌人作战力的目的,也可以看他们互相撕咬,坐收渔翁之利。齐国南下攻楚,秦国乘机攻打韩、魏就是最好的证明。

地形原因,六个国家很难团结在同一阵线

战国时期,这七个国家涉及的领土非常宽泛,而在国与国的交界处,更是存在非常多的矛盾,因此要想这六个国家团结在同一战线上是有非常多的困难的。比如,和秦朝的战争打的如火如荼,出了大部分力的国家,往往是靠秦国近的东方国家韩、楚,距离相对较远的燕、赵、齐更像是游离于战场之外的国家,这样的结盟也注定是松散的和失败的。

如果秦国遇到的不是六个结合体,而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的国家,也许这场战争最后的赢家不是秦国,但历史已经成为定局。曾经,改革率先取得成功,秦国率先崛起,这仿佛已经命中注定,秦国会吞并这六个国家,完成大一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