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吗

 我来答
鲜活且虔诚的小饼子5215
2022-05-07 · TA获得超过5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6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66.5万
展开全部

不是的。

每当带着孩子在小朋友多的场合玩耍,总能听见一些让我尴尬的对话:

“宝,这个给弟弟玩”

“让给小朋友吧,我们家还有呢”

“你先给妹妹,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说尴尬,是因为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多方不讨好的,孩子会拒绝,对方父母会难堪,自己也往往手足所措,心情复杂。

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老被说自私,真的是他的问题吗?

不得不承认,分享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个喜闻乐见的行为,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觉得就是一个普通的廉价玩具,再买就是了,但对孩子来讲,可能有更多的含义。

观察成年人之间的分享行为,可以发现“分享”这件事的基础:

首先,分享意味着明确的“分界”,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其次,我们还要对本身的权利属性很清楚,我们让渡出去的只是暂时使用权,而并不会将所有权给出去。

然后,我们的分享都是有目的性的,人的本质就是趋利避害,你之所以分享,要么是以物易物,要么是换取认可等情绪价值。这就需要分享人能够进行逻辑关系的因果判断。

最后,我们很清楚分享物的价值,所以换回来的物品或者情绪价值在我们的认知内都是等价的。这要求我们对物品的价值要有清晰的判断。

你看,很简单的一个分享行为,既要求有边界感,明白权利属性,还要有逻辑关系判断和价值判断,只有理解了以上全部,才有可能去谈“真正的分享”。

它还告诉我们,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礼貌的优先级,规则的优先级,利益的优先级远远大于物权的优先级。

而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0-3岁):自我中心,物权敏感,易冲动,不顾规则。

他律道德阶段(3-7岁):自我中心,以尊重顺从权威者及规则本身为义务,但并不理解规则,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自律道德阶段(7-12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他人平等协商创造规则,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

公正阶段(12岁以后):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发展出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观念。

更重要的是,你发现没,成年人和儿童的分享行为,最大的冲突点就在于物权的优先级的排列,一个是最后,一个是第一。

孩子们真的不是“自私”,被逼迫去理解他们心智未曾达到的区域,他们是真的做不到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