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解析《道德经》第二章(2)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是成正比的。文明程度越高,对美的理解就越深刻,对美的追求就越执着。当人类走出蒙昧时代,就有了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美不仅仅指艺术之美,还有自然风光之美,人文环境之美,人体形象之美,以及心灵思想之美,等等。不同的时代对美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对美也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样,追求美都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反应。
既然是社会规范,自然会成为人际关系的准则。美是有条件的,是会转化的。美的事物一旦被玷污,人们就不再欣赏它、赞美它,反过来还会躲避它、嘲笑它。丑也是相对的,是能扭转的。丑的事物如果能扬长避短、改过迁善,就会被人们承认、接纳和尊重。
凡心智正常的人,都有求美、羞恶之心,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能将美与善发扬光大者,就是圣人。黄帝、唐尧、虞舜、夏禹,这些中华民族的祖先,都预备仁、义、礼、智、信各方面的美德,所以事事代代被人传颂。人们敬仰圣人,就是人性崇尚美、追求美的反映。
美与丑、善与恶是两个矛盾的对立面,但他们却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所以说,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都与矛盾的对立面一起运动着。
《道德经》第二章谈到了一系列矛盾概念,诸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它们互相对立,又不能离开对方而单独存在,这是永恒的道理。
总之,矛盾是绝对的,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变化,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没有人能阻止矛盾的产和发展,同样没有人能阻止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
后来道教的“无为”,慢慢演化为顺其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这是道教对于社会政治和处事的基本态度,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老子的思想,认为宇宙间万物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自有其“道”。对待万物和治理天下都应该顺乎自然和社会。
道教的“无为”,并非是指无所不为,消极避世,而是远离不利于己的环境,谨慎处事;同时还要努力,积极进取,通晓各种知识,善于应付各种情况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所以说,追求“无为”,应该按“道”行事,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可视作一种处事哲学,要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就需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慢慢的体会和领悟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是成正比的。文明程度越高,对美的理解就越深刻,对美的追求就越执着。当人类走出蒙昧时代,就有了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美不仅仅指艺术之美,还有自然风光之美,人文环境之美,人体形象之美,以及心灵思想之美,等等。不同的时代对美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对美也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样,追求美都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反应。
既然是社会规范,自然会成为人际关系的准则。美是有条件的,是会转化的。美的事物一旦被玷污,人们就不再欣赏它、赞美它,反过来还会躲避它、嘲笑它。丑也是相对的,是能扭转的。丑的事物如果能扬长避短、改过迁善,就会被人们承认、接纳和尊重。
凡心智正常的人,都有求美、羞恶之心,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能将美与善发扬光大者,就是圣人。黄帝、唐尧、虞舜、夏禹,这些中华民族的祖先,都预备仁、义、礼、智、信各方面的美德,所以事事代代被人传颂。人们敬仰圣人,就是人性崇尚美、追求美的反映。
美与丑、善与恶是两个矛盾的对立面,但他们却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所以说,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都与矛盾的对立面一起运动着。
《道德经》第二章谈到了一系列矛盾概念,诸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它们互相对立,又不能离开对方而单独存在,这是永恒的道理。
总之,矛盾是绝对的,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变化,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没有人能阻止矛盾的产和发展,同样没有人能阻止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
后来道教的“无为”,慢慢演化为顺其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这是道教对于社会政治和处事的基本态度,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老子的思想,认为宇宙间万物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自有其“道”。对待万物和治理天下都应该顺乎自然和社会。
道教的“无为”,并非是指无所不为,消极避世,而是远离不利于己的环境,谨慎处事;同时还要努力,积极进取,通晓各种知识,善于应付各种情况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所以说,追求“无为”,应该按“道”行事,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可视作一种处事哲学,要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就需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慢慢的体会和领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