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和白酒的区别有哪些
黄酒和白酒是我国两种有名的酒,那么这两种酒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黄酒和白酒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黄酒和白酒的区别有哪些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黄酒属于发酵酒类,一般酒精的含量较低,越陈越香是黄酒最显著的'特征。
白酒是要经过蒸馏设备和技术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丰富其品味,属于后起的发展,白酒之根在黄酒,故黄酒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据有领先的地位。
“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与“白酒”相区别,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酿造而成的、酿造时间较短的酒,酒色混浊,呈白色。酒的黄色(或棕黄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份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称“糖色”)加深其颜色。
在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卷十一中则有:“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从这一提法可明显看出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黄酒是指酿造时间较长的老酒,白酒则是指酿造时间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发酵剂)。
在明代,黄酒这一名称的专一性还不是很严格,虽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酿造酒,但起码南方各地酿酒规模较大的,在酿造过程中经过加色处理的酒都可以包括进去。
到了清代,各地的酿造酒的生产虽然保存,但绍兴的老酒、加饭酒风靡全国,这种行销全国的酒,质量高,颜色一般是较深的,可能与“黄酒”这一名称的最终确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清朝皇帝对绍兴酒有特殊的爱好。
清代时已有所谓“禁烧酒而不禁黄酒”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黄酒归属于土酒类(国产酒称为土酒,以示与舶来品的洋酒相对应)。
区别:
一、口感不同
黄酒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
白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
二、酿造方法
黄酒采用的是低温冷发酵的工艺,黄酒一般发酵都是三个月以上,在酿造方面黄酒的比较原始。
白酒采用的是短时间发酵加蒸馏技术,属于较为先进的酿造工艺。
三、原料不一样
黄酒酿造所用的原料多以小米、黍米、糯米、大米几种为主。
白酒所用原料主要以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等。
/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2054c87c9e13b07ecb8088d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2054c87c9e13b07ecb8088d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2054c87c9e13b07ecb8088d0"/>
扩展资料
白酒除了饮用外,还有其他功能:
减痛:不慎将脚扭伤后,将温白酒涂于伤处轻揉,能舒筋活血,消除疼痛。
去腥:手上沾有鱼虾腥味时,用少许清洗,即可去掉腥气味。
除腻: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类、鱼类时,加少许白酒,可使菜肴味道鲜美而不油腻。
消苦:剖鱼时若弄破苦胆,立即在鱼肚内抹一点白酒,然后用冷水冲洗,可消除苦味。
减酸:烹调菜肴时,如果加醋过多,只要再往菜中倒些白酒,可减轻酸味。
去泡:因长途行走或因劳动摩擦手脚起泡时,临睡前把白酒涂于起泡处,次日晨可去泡。
增香:往醋中加几滴白酒和少许食盐,搅拌均匀,既能保持醋的酸味,又能增加醋香味。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99%BD%E9%85%92"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白酒">百度百科—白酒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BB%84%E9%85%92"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黄酒">百度百科—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