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文化大爆炸的年代,为什么那时候的思想这么丰富?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历史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些历史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应该注意我们的价值导向。因为,普及生活小常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们文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基于以上原则,小编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容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2.在前221年秦统一后,中国的封建经济结构在2000年的时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农业经济要求农民不能有太多的时间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战争,科学研究等)中国的军事学术思想失去了土壤,也没有太多的实践,更多时候是被动的防御.这和统治阶级拒绝战争的思想有关.虽然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但从大的方面看,和平和统一始终是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经常是几十年的战乱后伴随着一二百年的和平.
3.其他文明或国家都没有中国封建体制和农业生产关系发展得完善,因此他们可能有长时间的战乱(如日本战国时期,西方十字军东征时期),但在多元的经济条件(西欧在工业革命前一直是放牧与农耕经济并存)下无法产生出超越中国封建军事思想的成果.
4.其他文明在先进的生产关系产生时,同样可以产生优秀的军事思想.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其生产关系形成时,也有一批出色的军事思想家和著作.如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经典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瑞士军事思想家若米尼,法国的拿破仑,马汉的<海权论>,都产生于19世纪,他们代表着资本主义在上升时期军事思想的创新与超越.并不比战国时期的中国军事思想家逊色.
总之,军事思想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思想.中国在封建经济上的领先造就了我们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辉煌,西方在资本主义经济上的领先,同样也造就了他们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辉煌.我们不应该妄自尊大,而是应该用理性和辨证的观点看待历史,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