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令你感到焦虑的事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扰,由于自己的不自信,或者心理素质不够好,有时候在工作或生活当中会给自己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焦虑。最近通过学习susan kuang老师的自我的重建,参加tom教练自信成长计划,看克服低自尊的书等,不断地提高自信和克服低自尊,也尝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当中,最后思考并总结了一套处理焦虑事件的流程,供大家参考。
当一件让你有焦虑的事情来到时,比如最让普遍人会紧张焦虑的事情:即将需要进行一次演讲,应该如何尝试处理呢?
一、在开始尝试之前,
1、替代原来的焦虑预测,其实也就是不要去做制造问题产生的行为,李松蔚在他的心理课程提到过,有时候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做制造这个问题的行为。焦虑预测就是一个典型的制造问题的行为,越焦虑就越紧张,思维开始胡思乱想,开始各种内耗,从而更不利于事情的推进。我们可以有另外的预测,比如我们会表现得很好,能够淡定的顺利的应对。然后再去尝试。
2、提前做好必要但不过度的准备,在克服低自尊一书中,作者提议甚至不要做任何预防措施,因为如果做了预防措施,可能即使最后成功了,也会觉得自己是侥幸心理。预防措施包括直接回避,或者想尽一切可能让事情不出错的情况并提前准备。当然在我们刚开始提高自信或者克服低自尊的阶段,提前准备还是必要的。比如,即将要准备一个PPT演讲,那么我们可以准备好PPT的演讲内容,私下多可以练习几遍;或者开会前,多想想和准备会议需要表达的内容。但不要过度准备,过度准备也会造成人的内耗,增加压力。
3、普适化的策略是可以提前练习心法,我这里有几点心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1)、学习毛爷爷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对所有让我们紧张或者有压力的人或事,采取藐视的态度,这样可以让我们不那么显得紧张或者卑微
(2)、接纳自己,不管自己表现如何,都接受自己的样子,而当自己真正能够接纳自己了,反而能让自己放松了,自己不再给自己制造和施加压力,而没有了压力和紧张感,反而还能表现得更好。包括放弃对自我期待的应该样子和规则。
(3)、有很多条件都不如自己的人都做到了,自己也能做到。这个心态,在我刚开始拿到驾照的时候上路开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看到单位有很多年纪大的女同事也开车上班,我觉得自己比她们年轻,她们都能开车,我更加能开车。正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从一开始开车就很有自信,即使中间还是有一点小小的碰撞,但我仍相信我能顺利开车上班。事实上也证明如此。
二、在尝试的过程当中,
在替代了焦虑预测再尝试后,真正经历事情的时候,可能原来的焦虑预测又会瞬间马上跳入到脑海当中来。这个时候要觉察它(通过正念冥想可以锻炼觉察力),然后及时用替代预测去替代它,或许此刻你会说:啊,我这么紧张,我肯定没有办法应付了。 这种其实也是一种怀疑预测,虽然你这个时候很肯定它,但它仍然只是一种预测。觉察到之后,后退一步想,是否可以有其他可能的预测,比如我预测我仍然可以淡定的表现得很好,我可以利用我本身的能力去应付当下的场景,运用这样的替代性预测,然后再试验。这种就是真正的在实践当中,去积累你的自信经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觉察,是否自己又开始不接纳自己了,随时调整心态。
三、尝试过程后,总结一下这次尝试又学到了什么,每次尝试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这次经验,如果成功了,那么我们就积累了让我们相信替代性预测的经验;如果失败了,那么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是否有哪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通过能力的提升再下次去补足;或者有什么其它的方式或者资源可以灵活利用,帮助自己更好的达到目标。而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同时接纳自己,尤其失败的时候接纳自己的表现是不好的,接受自己的表现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不要去排斥或自我批评。这个表现就是当下最自然的反应,接受自己的能力暂时只能处理到这样的程度,这个接受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不要咀嚼痛苦,而是要用成长的心态看待自己。罗胖曾经在罗胖六十秒中说过,有一次撒切尔夫人与另外一个政客碰到一块,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学的专业都是化学。撒切尔夫人就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学化学的最后会从政。这位政客说,学化学有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做实验如果有7分成功,那就算成功了,而不要求百分之百。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对政治或者实际生活更加的实用,完美不完美不重要,有几分落地了才重要。同样我们在尝试或者挑战的过程当中,也是需要有这种心态,相信自己是在成长过程,而且最终是能解决困境的,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往目标更进一步,但不需要要求每次尝试都是完美的,因为最终的完美都是由前面的一次次不完美铺垫而来的。
而在整个过程当中,其实接纳自我和相信自我是贯穿始终的,而且非常重要。甚至在我感觉,它们决定了是在快乐的追求还是痛苦的追求目标。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有提到,自我接纳也是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因为人暂时的自己的状态是由人的经历和暂时的认知和能力决定的,短暂时间内是改变不了的。经历是不能变更了,有时候往往是不好的经历造成了我们的低自尊,打击了自信,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怀自己;认知和能力都是可以不断提升的,现在加入口才界的刻意训练和提升自信课程都在帮我们成长,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接纳现在的自己,另一方面要用成长的心态看待自己。事就是这么个事,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自己都不接纳自己,不关怀自己,不爱自己,那别人怎么来接受,关怀和爱你呢?而且往往现实情况是当自己接纳了自己时,别人也会接纳我们,反而从侧面达到了目的。同时对自我的接纳也会让我们重获自由,正如万维钢老师在得到课程讲“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提到的,在现代人生活中,不总因迎合他人期待,不总为得到被人认可,才是真正的自由。
而相信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也很重要,相信自己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相信自己能够办到,这种情况往往很自信;二是带有点怀疑的,但主要偏向于相信的。就像我实践开车上班这件事情,即使我刚开始上路的时候战战兢兢,但整个过程我都相信自己是能够开车上班的,没有过多的痛苦咀嚼,不会纠结于一两次的惊险或碰撞,最后也确实成功了;三是怀疑占主要,而相信占少部分的,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做到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但其实我们通过努力或者到达某一种情境也可以做到。比如以前在没当妈妈之前,我总觉得那些妈妈能抱一个接近20斤的小孩很长时间是很不可思议的,觉得简直太累了做不到的。但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孩之后,我经常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不管你此刻觉得自己能不能做到,都可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也是构建内聚性自我的核心方面,在武志红的心理课上曾经介绍过内聚性自我的形成是这样的:【一个人需要获得一种感觉:真实地展现意志,并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是一种抽象意义的自我的基本感觉。得到专职作家贾行家老师曾经把那些有自我的人,比作一尊尊的“神”,这样的人,不仅自在,还充满尊严感和完整感。
让我们一起加油,都变得更加自在,更有尊严感和完整感,宛如一尊“小神”吧!
当一件让你有焦虑的事情来到时,比如最让普遍人会紧张焦虑的事情:即将需要进行一次演讲,应该如何尝试处理呢?
一、在开始尝试之前,
1、替代原来的焦虑预测,其实也就是不要去做制造问题产生的行为,李松蔚在他的心理课程提到过,有时候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做制造这个问题的行为。焦虑预测就是一个典型的制造问题的行为,越焦虑就越紧张,思维开始胡思乱想,开始各种内耗,从而更不利于事情的推进。我们可以有另外的预测,比如我们会表现得很好,能够淡定的顺利的应对。然后再去尝试。
2、提前做好必要但不过度的准备,在克服低自尊一书中,作者提议甚至不要做任何预防措施,因为如果做了预防措施,可能即使最后成功了,也会觉得自己是侥幸心理。预防措施包括直接回避,或者想尽一切可能让事情不出错的情况并提前准备。当然在我们刚开始提高自信或者克服低自尊的阶段,提前准备还是必要的。比如,即将要准备一个PPT演讲,那么我们可以准备好PPT的演讲内容,私下多可以练习几遍;或者开会前,多想想和准备会议需要表达的内容。但不要过度准备,过度准备也会造成人的内耗,增加压力。
3、普适化的策略是可以提前练习心法,我这里有几点心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1)、学习毛爷爷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策略,对所有让我们紧张或者有压力的人或事,采取藐视的态度,这样可以让我们不那么显得紧张或者卑微
(2)、接纳自己,不管自己表现如何,都接受自己的样子,而当自己真正能够接纳自己了,反而能让自己放松了,自己不再给自己制造和施加压力,而没有了压力和紧张感,反而还能表现得更好。包括放弃对自我期待的应该样子和规则。
(3)、有很多条件都不如自己的人都做到了,自己也能做到。这个心态,在我刚开始拿到驾照的时候上路开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看到单位有很多年纪大的女同事也开车上班,我觉得自己比她们年轻,她们都能开车,我更加能开车。正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从一开始开车就很有自信,即使中间还是有一点小小的碰撞,但我仍相信我能顺利开车上班。事实上也证明如此。
二、在尝试的过程当中,
在替代了焦虑预测再尝试后,真正经历事情的时候,可能原来的焦虑预测又会瞬间马上跳入到脑海当中来。这个时候要觉察它(通过正念冥想可以锻炼觉察力),然后及时用替代预测去替代它,或许此刻你会说:啊,我这么紧张,我肯定没有办法应付了。 这种其实也是一种怀疑预测,虽然你这个时候很肯定它,但它仍然只是一种预测。觉察到之后,后退一步想,是否可以有其他可能的预测,比如我预测我仍然可以淡定的表现得很好,我可以利用我本身的能力去应付当下的场景,运用这样的替代性预测,然后再试验。这种就是真正的在实践当中,去积累你的自信经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觉察,是否自己又开始不接纳自己了,随时调整心态。
三、尝试过程后,总结一下这次尝试又学到了什么,每次尝试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这次经验,如果成功了,那么我们就积累了让我们相信替代性预测的经验;如果失败了,那么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是否有哪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通过能力的提升再下次去补足;或者有什么其它的方式或者资源可以灵活利用,帮助自己更好的达到目标。而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同时接纳自己,尤其失败的时候接纳自己的表现是不好的,接受自己的表现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不要去排斥或自我批评。这个表现就是当下最自然的反应,接受自己的能力暂时只能处理到这样的程度,这个接受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不要咀嚼痛苦,而是要用成长的心态看待自己。罗胖曾经在罗胖六十秒中说过,有一次撒切尔夫人与另外一个政客碰到一块,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学的专业都是化学。撒切尔夫人就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学化学的最后会从政。这位政客说,学化学有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做实验如果有7分成功,那就算成功了,而不要求百分之百。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对政治或者实际生活更加的实用,完美不完美不重要,有几分落地了才重要。同样我们在尝试或者挑战的过程当中,也是需要有这种心态,相信自己是在成长过程,而且最终是能解决困境的,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往目标更进一步,但不需要要求每次尝试都是完美的,因为最终的完美都是由前面的一次次不完美铺垫而来的。
而在整个过程当中,其实接纳自我和相信自我是贯穿始终的,而且非常重要。甚至在我感觉,它们决定了是在快乐的追求还是痛苦的追求目标。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有提到,自我接纳也是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因为人暂时的自己的状态是由人的经历和暂时的认知和能力决定的,短暂时间内是改变不了的。经历是不能变更了,有时候往往是不好的经历造成了我们的低自尊,打击了自信,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怀自己;认知和能力都是可以不断提升的,现在加入口才界的刻意训练和提升自信课程都在帮我们成长,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接纳现在的自己,另一方面要用成长的心态看待自己。事就是这么个事,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自己都不接纳自己,不关怀自己,不爱自己,那别人怎么来接受,关怀和爱你呢?而且往往现实情况是当自己接纳了自己时,别人也会接纳我们,反而从侧面达到了目的。同时对自我的接纳也会让我们重获自由,正如万维钢老师在得到课程讲“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提到的,在现代人生活中,不总因迎合他人期待,不总为得到被人认可,才是真正的自由。
而相信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也很重要,相信自己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相信自己能够办到,这种情况往往很自信;二是带有点怀疑的,但主要偏向于相信的。就像我实践开车上班这件事情,即使我刚开始上路的时候战战兢兢,但整个过程我都相信自己是能够开车上班的,没有过多的痛苦咀嚼,不会纠结于一两次的惊险或碰撞,最后也确实成功了;三是怀疑占主要,而相信占少部分的,甚至有时候我们觉得做到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但其实我们通过努力或者到达某一种情境也可以做到。比如以前在没当妈妈之前,我总觉得那些妈妈能抱一个接近20斤的小孩很长时间是很不可思议的,觉得简直太累了做不到的。但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孩之后,我经常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不管你此刻觉得自己能不能做到,都可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也是构建内聚性自我的核心方面,在武志红的心理课上曾经介绍过内聚性自我的形成是这样的:【一个人需要获得一种感觉:真实地展现意志,并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是一种抽象意义的自我的基本感觉。得到专职作家贾行家老师曾经把那些有自我的人,比作一尊尊的“神”,这样的人,不仅自在,还充满尊严感和完整感。
让我们一起加油,都变得更加自在,更有尊严感和完整感,宛如一尊“小神”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