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八--4气、血、津、液之间的类系

 我来答
夏末蔚曳9680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20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6万
展开全部
气、血、津、液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但是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它们之间是既能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又能相互制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反映在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气属阳,血属阴。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但是它们的生成都需要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来完成。二者又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相互关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精可以化血。但是精化血必须依赖于气。所以气充盛,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就强。气虚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就弱。临床中气虚常可以进一步导致血溢,而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气血两虚的病症。治疗时常于补血的药物中配以补气之品,这是根据中医的“血不足补之以气”的治疗原则。近年来,对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不是通过补血来治疗,而是通过补气佳品人参注射液的治疗,不仅改善了气虚的症状,又提高了白细胞,这证明气能生血的理论具有相当大的临床价值。

血液的运行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所以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只有气机的运行正常,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循行。如果气虚或者气滞则会引起血行不利,严重的会导致血瘀的出现。所以在临床中治疗血行不利或血瘀的病症时,在活血药中常加以益气或行气之药,其原因就在于“气能行血”。

气有统摄和约束血液的能力,使血液能够正常地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于溢出脉管之外。如果气虚不能摄血,就会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崩漏、衄血、咳血、便血等。对于气不摄血的出血证,临床治疗上只有用益气之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气为血之帅,但是气还必须附于血中。因为气如果不附于血中,则将涣散不收而无所归。只有气存于血中,有血的运载,气才能发挥它的正常功能。同时气还需要血的营养,使其不断地得到补充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血为气之母” 指的就是气附于血中,血有载气的作用。临床中大失血的病人,也会引起气脱的危证,所以有“气随血亡”的说法。总之气与血的关系密切。在正常的情况下,气血是处于相对平衡和协调的状态,一旦气血不和,就会变生各种病症。所以在治疗时,必须注意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疏通气血,使其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在性质、形态和功能活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又都能运行全身,所以它们之间也宥着密切的关系。其相互关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无论是津液的生成还是津液的输布及排泄都要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都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之气的气化作用。所以说“气可化水”。如果气不化水,就会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而出现痰饮、水肿等气化失司,水液停留的病症。水液停留反过来也会阻碍气机的通畅,所以说“水停则气阻”。因此临床治疗水液为病,宜用温药以振奋阳气,使气化功能恢复正常,那津液的输布也就恢复正常了。

津液的生长是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胃之气旺盛则津液充足。如果脾胃之气衰弱则会影响津液的来源,而使津液亏耗。

气的固摄作用可以控制津液的排泄。比如汗液的排泄,依赖于卫气的控制和调节。尿的排泄依赖于肾气的控制和调节。如果气虚不固就会出现自汗、多汗、遗尿、小便失禁等津液流失的病理现象。

气能化水、生津及固摄津液。但是气也要依附于津液而存在。行于脉外的气是依仗着津液的运载,如其中的卫气外发于肌表,内行于脏腑,就是依赖于津液的载行。所以津液的伤耗,会导致气的损伤如发汗不当大汗淋漓,就可以导致“气随液脱”的情况。临床中运用“汗、吐、下”三法时就要注意津液是否充足的问题。

其来源均为水谷的精微。其功能都以滋润、营养为主,同时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古人认为“津血同源”。由于在生理上,血与津液的关系密切,所以津液与血液的互化是维持体内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津液与血某一方面不足,都会影响另方的协调和平衡。如大失血时,津液则大量的转化为血,以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反之在大量亡津脱液时,血则大量的转化为津液,以维持人体生理的需要。所以临床中夺血者必伤津液,而夺津液者必伤血。故有“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等精辟的论述。(这是"血汗同源"理论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在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注入脉内,则可形成津液不足。因此,对于失血者,临床上不宜用汗法。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在大量津液耗损时,不仅渗入脉内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说法。)

综上所述,脏腑学说是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现象。五脏六腑的学说中不仅指出脏器的实质、功能,并阐述了与之有关系的精神活动情况。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具有独特的论点,它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体,六腑为用。脏腑与营卫、气血、津液等通过经络的联系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本节仅重点讨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问题。经络系统联系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使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具有运行气血、滋养脏腑、濡润筋骨、疏利关节、抗卸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经络的循行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完整的组织系统。通过科学手段的探讨,证明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有物质基础的。但是要全部的揭开人体生理活动奥秘之一的经络系统,尚需做大量的艰苦的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

脏腑与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津、液的组成各有其特点。它们之阊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反映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等各个方面。

(本篇学习完成)

开心农夫 天意

参考资料

《脏腑经络学说》《黄帝内经 难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黄元御气机升降论》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