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江门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年廿八洗邋遢
这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口头禅,家家户户搞卫生,一般都选择在年廿八,据说因为这一天是灶君上天报告玉皇大帝一年来人间生活情况的日子。各家各户便约定成俗进行彻底的大清洁,让灶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便是“年廿八,洗邋遢”的由来。
年廿九炸煎堆油角
这是笔者小时候最喜欢的手工活。清晨便闻到阵阵米香,嗞嗞油炸的香脆让人马上回过神来。原来是母亲在蒸糍糕,炸油角、做煎堆。不少老一辈表示,江门大部分家庭尤其是农村人家都有炸煎堆和油角的习惯。煎堆、油角是新年的必备物,炸好的煎堆油角被摆上供台时,祈福“煎堆摆上台,财源滚滚来”,“油角油角,金银满屋”。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贴春联,在门框上挂上两个桔和两根蒜。
年初一斋日
大年初一,新春的气息尤为浓厚,但市民一般不去买菜,只是吃除夕晚剩下的菜肴,当地称为“食餸尾”,意在吃苦思甜,勤俭朴素。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但现代都市人都开始热衷斋饭,已经不再是老一辈的“心头菜”。
年初二开年
“开年”一词,不听话的孩子总会被父母这般教训,笔者过去年初二经常被“开年”—“藤条焖猪手”。其实本意则是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这一天,每家每户用一条活鲤鱼,辅以一碟生菜和芹菜进行摆供。活鲤鱼比喻在新的一年,像鲤鱼一样灵活地跃龙门,行好运。生菜则谐“生财”之音,芹菜则表示勤劳工作便可生财。年初二,舞狮向商铺或公司拜年,人们一般喜欢以一束生菜挂一个红包在高处,让舞狮的踏高摘采,俗称“步步高采青”。如今,人们更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方便简单而美味。不少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赤口
赤口,是指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据悉,这一天都不去拜年,部分市民表示一般当天在家里休息,足不出户,年轻人则淡化这些老观念了,基本出外聚会玩耍。一老者告诉笔者,人们一般不愿在初三去拜年,也不愿别人来。若互相拜年易发生口角导致冲突。
行花市转大运
年前的花市,是市民每年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市民陈女士告诉笔者,“每年我都会搜罗江门各大花市,添置年花年桔,买棵大桃花,新年转大运。”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和潮流,就算买不到,也会去凑凑热闹,沾点“羊气”。
开平泮村灯会
正月十三当日,泮村村民们抬着三牲祭品,以罗伞彩旗开路,三个大花灯采取不同方向、不同路线游遍泮村四十八个自然村,每到一条村,都是鞭炮齐鸣,村民舞着醒狮或金龙在村口迎送,并一起游村。村民们抬着花灯,在醒狮、旗队的簇拥下,在锣鼓喧天、瑞狮欢舞、鞭炮声中,逐村逐场地舞动,热闹非常。许多在外工作的人、港澳同胞和旅外华侨也专程回乡观赏灯会。到开平过春节的朋友,不妨也去凑凑热闹,沾点福气哦。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造型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台山民间习俗艺术的一朵奇葩。阵容包括有舞狮子、舞龙、耍大头、锣鼓八音、戏曲段子、乐队、花灯、武术队等,突出故事人物化装游行表演。浮石飘色的特色是,两个小孩装扮为戏曲人物,由4位穿古代武士服装的壮汉抬在“色柜”上行进。每台飘色有两个“色仔”,一上一下。坐在下面的色仔称为“下色”,又叫做“屏”;凌空三米高立在色架上的色仔,称为“上色”,又叫做“飘”。在观众眼中,上色似乎全无依托,凌空飘行,十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