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快速记忆方法有哪些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6-23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5万
展开全部
  我们在记忆时,采取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可以帮助记忆的,你知道有哪些好的记忆方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有效的快速记忆方法,欢迎参阅!

  有效的快速记忆方法
  1、串联记忆法

  串联的运用基础是图像连接,也就是连接处理,运用夸张、荒诞、幽默、搞笑、甚至恶心、恐怖等想象,像编童话一样,打破正常的逻辑,将两个事物联系到一起。图像连接分为:两两连接(两个事物图像连接)和串联连接(三个及以上的图像连接),像一条链条一样速记一串信息。

  两两连接技巧如下:(例如直升机和柳树)

  1.将一幅图像放在另一幅上面。(直升机上长出一棵柳树或者柳树枝条上都挂着一个直升机)

  2.将一幅图绕着另一幅图旋转或者舞动。(直升机绕着柳树盘旋或者柳树精绕一个一架停靠在操场的直升机转圈或者一棵柳树用自己的枝条去抽打直升机)

  3.将两幅图融合。(把柳树凿空了,再在上面装一个螺旋桨,就成了直升机)

  4.用一幅图包住另一幅图。(直升机里装运的都是柳树)

  比如,要记词语“珍珠、雨伞、大象、苹果、书本、手机、脸盆、企鹅”

  用串联记忆法就是这样记的:珍珠洒落而下,撒在雨伞上,雨伞飞起来,降落到大象头顶,大象一脚把苹果踢飞,苹果砸在书本上,书本掉落出一个手机,手机按钮一按,出来个脸盆,脸盆倒扣在企鹅头上。

  大家试着回忆,是不是容易回忆起要记的词语呢。

  2、编故事法

  就是把要记的内容概括成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编成一个故事来速记的方法。

  比如要记:“筷子、婴儿、医生、伟人、领导、烦恼、若亚方舟、威严、情绪、传奇、政治、影响、开始、强壮、问候”

  在编故事记忆材料时如果遇到抽象的词可以将它转换,而这里总共有12个抽象词,需要转换的抽象词这里只需要8个词,分别是:伟人(替换)毛泽东;威严(替换)包公;传奇(替换)川奇火锅料;政治(替换)郑智;影响(谐音)音响;开始(谐音)开水;强壮(替换)鲁智深;问候(替换)鞠躬。

  编故事记忆:一双很长的筷子上躺着一个的婴儿,婴儿哭声吵到了医生,医生将婴儿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旁边站着很多的领导,这些领导非常的烦恼,来到了一个像方舟一样大的船上,船上站着包公,包公情绪很激动,将川奇火锅料仍到了郑智的脸上,而郑智把一个音响放到了开水里煮,这时候,鲁智深跑过来,像郑智鞠了个躬。

  编故事法和串联记忆法的区别在于后者只要求两两联想,不用串成一个较完整的故事,而故事法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3、定桩法

  定桩法不少地方也称作:挂钩法、连接法等,在快速记忆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数字记忆、扑克记忆、字母记忆乃至词语诗词记忆,普遍使用的记忆方法就是定桩记忆法。按桩子不同,可以分为:地点桩(记忆宫殿)、人物桩、身体桩、数字桩、字母桩、语句桩。。。

  定桩法的运用就是把一个图像和桩子(图像)进行连接。

  如:桩子是电脑屏幕,要记忆的是数字11(筷子)。

  连接的时候充分发挥想象:如:把筷子插在显示器上,可以当作天线接受信号。

  定桩法和普通的两两连接,不同的地方是桩子作为一个图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记忆的时候把将要记忆的图像经过想象联想,和桩子联系到一起。回忆的时候要先回忆出对应的桩子,进而再回忆出对应的记忆过的东西。

  桩子的要求:

  是自己非常熟练,且可以反复使用。有人担心桩子多次使用会把记忆的东西弄混乱,一般作为训练用的桩子半天内不要重复使用,每个人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桩子,比如卧室可以找15个;客厅找15个;厨房可以找15个,洗手间可以找15个,小区楼下可以找15个,办公室。。。停车场。。。去过的景点。。。就读过的学校。。。。

  记忆宫殿的选取规则:

  分成若干小版块,如卧室15个,可以再分为3部分,每个部分5个,这5个在位置上很接近或者和相似。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出某个具体的桩子,比如有人提问第6个的时候,直接回忆第2个部分的第一个就好。

  混合定桩法,就是文章记忆的重点放在定桩上面,但是文句内部使用图像联结方法。

  举例:桩子是大树,需要记忆的是 黄牛 和 白菜。

  进行记忆的时候采取线性联结的方式是A→B→C:大树下坐着一个黄牛在烤白菜

  而不建议使用B→A→C:黄牛在大树下烤白菜

  A→B→C的优点是在回忆的时候,从桩子开始回忆,顺藤摸瓜,摸到后面的图像

  而B→A→C在回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回忆不起来的情况。
  常用的快速记忆方法
  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 表示);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 表示);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A B C D E F

  可见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

  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结尾时

  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4)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发生。

  例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学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5)合理安排时间。早晨起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可以利用它记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再有,在长时间学习中,中间要休息休息,时间最好是10—15分钟,这样,又增加了开头和结尾的次数。

  总之,充分利用开头和结尾会使你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精力取得显著的记忆效果。

  有人曾介绍丰子恺先生的“二十二遍读书法”。这二十二遍不是一气完成,而是分四天进行的。第一天读十遍,第二、三天各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这就是分布识记法。这种方法比较省力,也比较科学。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曾做过这样的测试:分别让两组学生识记同一诗篇,一组采用集中识记的方法(即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将识记的材料反复学习,直到记熟为止),另一组采用分布识记的方法(在三天内,每天只读一遍,最后记熟)。测试的结果发现,分布识记比集中识记的方法好。在分布识记时,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反之,老是重复同一材料,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分布识记也就是分散记忆。所谓分散也有一个限度,不能认为越分散越好。过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记忆。同时还要掌握好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时间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扰。

  2、自测记忆法。

  这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底数。”通过经常性的自测,我们就能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误差,也就能马上核实校正,避免一误再误。其次,它可以培养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大不一样;在工作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棘手的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由于平时训练有素,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如下几种:

  1)定期测验。

  从时间上可分为当日测、周日测两种。①当日测: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单元测、全书测两种。①单元测:一个单元学完后,可问问自己这个单元学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取得了什么收获。②全书测:一本书学完后,可翻开目录,逐章回忆内容,并可挑选那些重要内容进行自测。

  2)默写自测。

  默写出文字符号比只看不写的记忆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默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积极活跃,必然使记忆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设问自答。

  “假若我是老师,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呢?”如果经常对自己这样提出问题,从多种角度设问自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设问自答能使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而这些都是增进记忆的有利因素。

  3、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记住的就是一串。零散的珠子,我们一手抓不了几粒,如果用一根线把珠子穿起来,提出线头就可以带起一大串。记忆也是这样,分散的、片断的知识记得不多,也不能长久保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例如:记忆圆形、扇形、弓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这样记忆:首先抓住这三种形状的关系:扇形是圆形的一部分,弓形又是扇形的一部分,然后再把几种图形面积的公式串起来。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

  把知识系统化,往往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这个仓库里不能杂乱无章,应该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放的位置上,这样记得清楚,提取也方便。在列表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晰了,不需要专门去背,也能记得很牢。
  教你如何记忆一本书
  记忆一本书的准备工作:

  1、 了解要背的文章的文字数量,分段,估算大概的花费时间及所需的地点。

  2、 计划要花费的总时间,根据总时间制定出每日所需时间。

  3、 在每日的时间里规划出背书固定的时间段。

  4、 按地点的估计量写出所需地点。

  记忆一本书过程注意要点:

  1. 记忆过程中,要时刻告诉自己这是一件又有趣又有挑战的事情。

  2. 记忆前,把所有的地点回忆一遍。

  3. 句子在地点中转换成图像时,只要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词的图像与地点有联接就可以了,没必要一定要把整段句子的内容与地点联接。

  4. 在转化句子时,要总观整段句子的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把它们编成一段有联系的内容,而不是单个词的逐个转换。

  5. 在转换过程中,放在同一个地点里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接处的情节要有关联或有顺序可依,以防出现句子之间的顺序混乱。

  6. 在书中常出现的词或句子,可以把它转换成一个固定的图像,在以后的背书过程中直接使用。

  7. 记忆过程中如有已经熟悉或理解的句子,可以不用太刻意转换成夸张的图像

  可以按自己理解的把它转换后放进地点里,或只转换前一两个词语就可以了。

  8. 联想与转换时,可以把要转换的内容与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联接,如自己喜欢的食物、电影人物等。

  9. 有些可推理的句子,可以依推理的思考方式回忆起来。

  10. 每记完一段话后的5分钟内,要及时的第一次复习,临睡前还要再来一次。

  11. 24小时之内的复习尤其重要,可根据材料的不同来定复习的次数。

  12. 24小时之后,特别在第2天的早上要复习一次昨天记忆的内容。

  13. 记忆的过程当中,不要太追求一次完美化,第一次转换时,不要一定要把每个字都记住才算可以。不要在一两句话上花太多的时间,如果能转换95%的文字就可以算过关了,有遗漏的小地方,可以通过多次的复习完善它。

  14. 在记忆文章的过程当中,如有一些难背的段落,不必因此停留太长时间,可以先跳过,先记后面的内容,再回来记它。

  15. 在记忆的过程当中,每记一段,可以记时,从中可看到自己的进步。

  16. 平时还可以通过记数字和扑克牌来训练自己的图像转换能力。

  17. 背完之后,把所有的地点回忆一遍,回想内容,再对照答案,从中可以检查到有哪些图像转换得还不够好的,可以进行修改。

  18. 整理好内容后,在每章或每句的内容前面按顺序安放一个数字代码。这样可以让我们任意回忆起来

1. 记忆大师的记忆方法轻松级100位数字

2. 提高学习效率的五种记忆方法

3. 记忆方法超级记忆术的基本方法

4. 记忆力训练的5个简单方法

5. 最常用的快速记忆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