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如何一夜之间控制京师,摧毁四百年汉朝的?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1-0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7万
展开全部
董卓进京是一笔糊涂账,他夺权的具体过程,《三国演义》没跟大家说清楚,甚至《三国志》也没说清,好像就是一夜之间稀里糊涂的控制了京师。 游戏三国志14里面的董卓形象: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董卓是有意还是无意之间得以控制京师的?他是走了狗屎运才打败二袁,掌握大权的吗?第二个问题,董卓凭什么能以三千兵力控制京师,难道京师都没有兵了?西园八校尉的兵都去哪里了?第三个问题是,何进大将军府的兵力凭什么归董卓管辖?这不符合汉室的程序和军制啊。 这些问题涉及董卓如何把个人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但包括头条号的大神信息素在内,也是说得稀里糊涂的。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必须着眼以最细节的地方,排除一切混乱的干扰,用最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去推敲。 时间回到了189年,当时大的环境是,汉室已经统治了中华大地四百多年,但饱经外忧内患,有气数将尽的趋势。东汉的皇帝一般都是幼主即位,大权旁落在宦官、外戚之上,宦官、外戚两大系统轮流争权,直到第三大势力士人集团的崛起。而士人集团的崛起,又归根于大将军何进的提拔。何进虽然是外戚的一员,但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同情士人集团,希望通过重用士人来对汉室作一个变革。于是,何进重用「 ”四世三公”的二袁——袁绍、袁术做自己的幕僚,袁绍拜为司隶校尉,兼为何进的谋主。司隶校尉负责的区域包括京师洛阳在内的近畿各郡,监察司隶一州,一般都由朝廷心腹之人担任。 司隶袁绍,官职不大,但是权力很大: 袁术拜为虎贲中郎将,不要小看这个官职,虎贲统领隶属于南军的禁兵,负责保卫汉帝,相当于中央警备团的团长。 虎贲袁术,相当于禁军统领: 这两个官职都是掌握兵权的,另外还有二袁的叔父太傅袁隗暗中辅助他们。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在董卓夺权之前,袁家控制了京师的机要职位。而董卓呢?董卓只是个并州牧,他的权力只在并州适用,肯定比不 *** 的官员。董卓做并州牧之前还有一段插曲,汉灵帝想收回董卓的兵权,任命他来京师当少府,少府是掌管宫廷膳食的,董卓认为这个官位没实权,一口气拒绝担任。然后汉灵帝才任命他为并州牧,但董卓也没有完全交出兵权,他把五千精兵留给了自己。而且,董卓没有到并州去上任,而是留在河东郡,「 ”以观时变”。可见,此时董卓已经意识到京师大乱,要趁机发难了。原来,他有一个弟弟叫董旻,在京师里面担任奉车都尉,掌陪奉皇帝的御乘舆车。董旻就是那个经常给董卓通风报信,让他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这个过程里面,汉灵帝尚未昏庸,他是察觉到了董卓的野心,两次要求收回董卓的兵权,但被董卓以各种理由抗拒。公然违抗中央的圣旨,这可是个大事。但适逢汉室内部在剧烈斗争,宦官和士人集团的矛盾一触即发,且朝廷也需要将才去维持地方的稳定,所以汉灵帝对董卓是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可惜的是,汉灵帝不久便驾崩了。 朝廷宫斗的过程我们长话短说,主要是到了189年四月,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山雨欲来。从何进和袁绍决定一劳永逸的尽诛宦官开始,这就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以张让为首的宦官们意识到,再不拼就彻底完蛋了,于是他们时刻准备着垂死挣扎。面对何太后、以及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都站队宦官这边,袁绍及其幕僚们提出一个富有争议性的策略——征调外兵。袁绍本来想利用外兵来压制何太后和何苗,却不料出现了反效果,征调外兵给了第三方董卓一个绝佳机会。 征调外兵不是袁绍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幕僚们集体讨论的结果。范书《何进传》:「 ”(袁)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一个「 ”袁绍等”说明了问题,幕僚们很多都同意了。典军校尉曹操持反对意见,但袁绍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决议原则。 典军曹操,西园八校尉之一: 当时,征调外兵也并不只是征调董卓一个,还有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征调董卓的关键原因还有一个,这是很多讲三国的都没注意到,董卓曾经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之一,《何进传》:「 ”司徒袁隗辟(董卓)为掾”。在东汉这个时代,是很讲究名分的,董卓作为袁隗故吏,二者之间便存在着隐藏的君臣之义。袁家天真的认为,他们能收服豺狼董卓。 七月,董卓一开始也是扮猪吃老虎,他只是上书要一心弹劾中常侍张让,并没他意,他比丁原低调。丁原一过来就烧了孟津港,火光照满了洛阳城,锋芒毕露的逼宫何太后。即使董卓相对低调,何进还是发现有些不妥,他派人命董卓退兵,董拒绝。这个时候袁家和何进的矛盾也暴露了出来。袁家希望引进外兵,但何进却受到了何太后的压力,犹豫再三,然后反对外兵进入。 在这个紧迫关头,二袁急于政变,但何进却怂了。范书《何进传》:「 ”袁绍劝(何)进便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进不许”。何进从一腔热血到临场怯阵,自然有促成他心理变化的多种因素。河南尹王允和袁绍等激进派继续胁迫何进,逼他就范。注:河南尹相当于掌控包括京师在内的河南郡守,也有一定的兵力。何进两相权衡之下,还是站队袁绍这边,这注定了何进的悲剧。同时,丁原也升官为执金吾,执金吾负责洛阳城内防卫工作。我们用史料记载的干支来还原当时具体日期——事发在八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张让等觉得自己会被灭掉,于是先下手为强,让伏兵诛杀了何进,顿时,宫中大乱。董卓苦等的绝世机遇到来了! 到这一步为止,袁家的如意算盘还是打得不错。首先他们借宦官之手除掉了表面合作的何进,进而一家独大,然后又有合适的名义去尽诛宦官。这个时候董卓身边仅有羌胡精骑三千,还有二千在河东郡,而洛阳兵力有至少一万+人,见《王朗传》裴注引《魏名臣奏》:「 ”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这一万还没包括神秘的西园八校尉、大将军部曲、车骑将军部曲,董卓的三千在里面只能算是小股东,那么他是如何逆袭的呢? 话说26日当晚,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得知何进死讯,立即与虎贲袁术入宫复仇。袁术一马当先,强行放火烧南宫,想逼出张让,张让等避至北宫。26日,车骑将军何苗、袁绍赶到,何苗为何进报仇,杀了宦官赵忠。眼见何苗站队回来,袁绍自然不会动他。但吴匡、张璋等不买账,他们认为正是何苗一直不齐心,才导致何进枉死,于是联合奉车都尉董旻去杀何苗,何苗及其长史乐隐被当场杀死,董旻的这一举动自然获得了吴匡的倾心——身在城外的董卓,恐怕是这出大戏的幕后操纵者。 27日晚,士人围堵张让,张让投海自尽。28日,二袁在宫中诛杀宦官,不分老少,先后杀了二千多人。宦官在某种程度上,是皇权的象征。宦官死光之后,皇权的威严也随即衰落了。这对于想取而代之的袁家来说,其实也算是达到了目的。此时的董卓在哪里?他还在从城西的夕阳亭赶来的路上。二袁在这里也犯了一个大忌,他们无心去救驾,让救驾之功反由董卓来承担,董自然有了摘桃子的借口。 按照东汉的军制,禁军主要由南军和北军构成,南军(虎贲、羽林)主要负责洛阳城内的守卫工作,北军则驻扎在城外,由五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掌管,兵力比南军更强盛一些。北军因为在城外,没有参与袁绍的政变,但掌监北军五营的中候是何颙,此人是袁绍死党。另外,在八月份,汉灵帝还在生的时候,灵帝临时成立了西园军,西园军的兵源靠外地征调过来,丁原的并州军出力不少,丁原派部下张辽、张杨率军入京,编入西园军编制。坊间传闻刘备也参与了西园军的组建,刘备与丹阳都尉毌丘毅有交情,跟随毌丘毅到丹阳募兵。 此时,丁原和亲信吕布等并州系驻扎在京师,是制衡董卓凉州西羌系、湟中义从的重要力量。凉州、并州都是精兵之地,——《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记载郑泰语: 「 ”且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 ” 28日清晨,董卓快马赶到京师,听闻皇帝在北芒山,董连忙赶去迎驾。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被劫而还,狼狈不堪。刘辩惊魂未定,路上遇到董卓三千骑,才算吃上了定心丸。第二日,少帝和何太后论功行赏,董卓因为救驾,直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袁绍擅自在宫中滥杀无辜,导致皇上无侍人可用,绍又没有救驾,让皇上虚惊,因此没有封赏。袁家和何太后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何太后希望用董卓来制衡袁家。诛杀宦官在士人阶层的舆论里,的确是政治正确的,但因为一时杀得太多,亲宦官系统的残余势力反扑。而且,宦官属于皇权的延伸,他们虽然有压迫士人、 *** 的地方,但二袁擅自把宦官系统的人杀光,等于把皇权也否定了,何太后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袁家此时才发现,局势开始有些失控了。 在乱世,掌军权的人最吃香。京师内一时军头云集,他们决定着汉室的走向,除了上面提到的桥瑁、丁原,还有大将军掾王匡、骑都尉鲍信,以及南、北军的长官,董卓只是众多军头之一,董要压制其他人并不容易,但董是有勇有谋的统帅,他知道自己兵力少,对京师构不成压倒性优势,于是他夜晚让他的士兵偷偷出城,次日再大张旗鼓进城,造成了董有源源不断兵力驰援的假象,这便是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此计对其他军头起了震慑作用。29日,何进的副将吴匡带军队投靠董卓,吴匡作为何进、何苗军队的代言人,走这一步非常关键,他导致了董卓兵力由劣势变成优势,何进、何苗的旧部曲,可是兼并了西园八校而成的,西园军虽然不满员,但少说也有数千兵马,董瞬间变军方的大股东。这里回答了开篇的第二个问题,董卓通过迅速收编何进、何苗部曲,兵力才占据优势,西园军也隶属于何进、何苗部曲。 那么问题来了,陈留人吴匡和董卓既非同乡,也没有君臣之谊,吴匡为什么选择投靠董卓?仅仅因为瞒天过海之计吗?史料没有明说,一笔带过,这便成了千古之谜。董旻从中撮合是必不可少的,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董卓在军人心中的威望,在吴匡眼中,袁绍是「 ”生处京师,体长妇人”(郑泰语)的温室花苗,让他杀何苗他还不敢杀,而董卓则是粗猛有谋,膂力少有,是战功显赫的凉州猛将。这里回答了开篇的第三个问题,吴匡率部投奔董,的确是不合程序和军制的,但此时已经开启了乱世,乱世之中不讲和平时代的程序。 董卓出身于没有背景的「 ”良家子”,比起袁家这种世家大族来说,董属于 *** 丝级别。京师这种地方是讲门第、讲出身的。董卓居然能兼并二何的军队,实在令人亦非所思,袁家钦点兼并二何军队的人选,必须是袁绍。丁原第一个对董卓表示不服,鲍信也建议袁绍,马上联手其他军头除掉董卓。袁绍是「 ”多谋而少决”之人,错过了压制董的最后机会,在袁犹豫不决的时候,董卓已经命令吕布把丁原干掉了,原来董暗中布了不少局,他一早就在拉拢吕布,以利益为引诱,劝吕布投效自己门下。吕布得到了很多金银珠宝(还有演义里的赤兔马)后,二话不说把他义父丁原干飞,吕在丁原军中素有威信,丁原旧部便跟着吕投奔董卓了。这里回答了开篇的第一个问题,董卓是一早就有意布局京师的,不单纯是靠运气。此时董成为了军方最大股东,气焰如日中天,鲍信等小军头相继逃走。 30日,董卓想废掉刘辨(包括幽禁何太后),拥立刘协为帝。董找袁绍等士人开了个闭门会议,袁绍「 ”横刀长揖而去”,坊间说他们吵了一架,预示着二人正式决裂。袁家手中的王牌,仅余南北军以及少量的私兵,战斗力、数量都抗衡不了董。袁家从招来董卓,到让董反客为主,下了一着大大的臭棋。让董卓执政的恶果是,摧毁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董卓夺权后暴露出豺狼本性,他嗜杀成性,祸乱宫室,又纵容凉州羌胡奸淫掳掠 ,无恶不作。面对不可扭转的败局,二袁开始实施B计划,就是去割据一方,然后起兵讨董,二袁不久后便出逃,只留下傀儡般的太傅袁隗在京,作为内应。曹操认为董最终成不了大事,也潜逃出去了。那么问题又来了,袁绍引进董卓,是一早就想好要董摧毁汉室的?明显不是,袁绍、袁隗招来董卓,是因为董乃袁家故吏,他们认为能够借董去压制宦官,没想到玩脱了——董的野心和谋略超出想象,袁家才另起B计划。 这边厢,长沙太守孙坚也是一个在「 ”观时变”的人,他看到天下有变,以奇葩的理由擅杀了荆州刺史、南阳太守,然后又马上与袁术结盟,以讨董的名义率先在南阳起兵。 擅杀荆州刺史的孙坚: 189年年底,袁绍在渤海起兵,曹操在陈留起兵,刘备也在高唐起兵,等等。。天下旋即掀起了一席反董的浪潮,为三国时代的到来埋下伏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