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如何找到头腔体共鸣?
1.头腔共鸣训练方法
用打“哈欠”时的吸气状态,笑肌微提,将嘴唇轻轻闭上,上下牙略分开,口内略呈“0”型状,舌根放松,软腭上提,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音量不宜过大,并将声音延长哼唱,尽量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好象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
这时,嘴唇有“麻”的感觉,同时眉心及周围的骨面应有明显的振动感觉,说明初步掌握了哼鸣方法。
2.注意事项
哼鸣要轻柔、气息要均匀,相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当放松,集中精力想象发声的位置,使大脑中有一个准确的高位置声音概念。
3.自我检验方法
在哼鸣延长声音时,将嘴唇轻轻打开,音色特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哼鸣发声位置正确。若打开嘴唇时,音色立即起明显变化,说明发声位置不集中或发声位置在咽喉部。
4.纠正方法
认真按照打“哈欠”吸气时的动作状态练习,注重软腭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开两个中心环节,使声波顺利通过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动。
5.自我检测方法
在唱“mi(咪)、ma(妈)”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声音仍保持不变,说明头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
扩展资料:
头腔共鸣的功能:
第一, 共鸣最重要的创造功能是共鸣扩展音响。原因是基音音响和轻微的声音是从发声带发出来,没有来自人体发出的共鸣腔出来的共振,这就不可能便其共鸣扩展开来,然而就没有了声音的美化。
其实,来自人体本身的先天的生理素质而发出的声音是为创造共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二, 共鸣能够支持高音功能。在本文提到音高功能,就是高音的意思,美妙的高音是声乐艺术美追求音色与音质美的必备条件,要想在声乐表演中能发挥到极致,就必须要具备有一个有魅力的高音。
高音是一个有旋律和曲调的高潮,是激情鼎沸、音响宏亮的“制高点”,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高变化中,能够把音响推到“至高点”的顶峰,那该是声腔美的胜利。
第三, 共鸣能够调节声区的功能。不一样的共鸣声区就有着不一样的音响特色,普通的高音是通过头腔和口腔而发出的,而胸腔发出的则是中音和低音。
在高旋律的高低音变化中,可以分别以不同声区为主要共鸣点,仍然也要有主有辅,使之融为一体,让共鸣既有音色的区别又有统一的协调,从而使音色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