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如何寻找地外生命,生命发展出一级文明需要什么条件?
因为现在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因此人们设想的地外生命也需要地球差不多的环境,寻找地外生命就设定了和地球差不多的条件要求。
现在科学界寻找地外生命设置的最主要条件,就是找到宜居星球。所谓宜居就是适合人类等地球生物生存居住的星球。按照地球生命孕育和生存的条件,生命只能出现在行星上,而且这个行星需具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有机物、理想大气等等。
人类的无人探测器已经光顾过太阳系所有行星和部分矮行星、卫星,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由此,寻找地外生命的视角转向了系外(太阳系外,后同)。
通过各种各样的望远镜观察,科学界已经发现系外行星四千多颗,在这众多的行星中,宜居星球不多,只发现了几十个。什么地球大表哥、地球2.0、地球堂兄堂弟等等就是指这类行星,就是还没有找到地球的“亲兄弟”,更没有找到“孪生兄弟姊妹”。
地球类的宜居星球,就是根据恒星的温度和光照,距离在一个适当范围,让这颗行星能够维持适当的温度,这个适当温度就是能让液态水存在。这样至少白天气温要求在摄氏度0 以上,这是第一要素。
其次,还要求能够有大气存在,因为大气至少有三个重要作用,如通过紫外线和雷电等激活合成有机物;并且大气能够阻挡恒星和宇宙射线,保护生命不受陨石和射线伤害;大气还能扩散和保存地面的热量,调节星球的气温。
再次,这个星球上的元素结构合理,能够通过元素合成有机物,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因为在地球上,正是有了这些,才能够孕育生命的萌芽。
目前人类的观测手段和能力很有限,望远镜还无法真正看清系外行星,观测一颗恒星有没有行星相伴,研究这颗行星的大小和质量,距离恒星有多远,主要还是依靠凌星法和引力摄动法。
所谓 凌星法 就是用望远镜观测远方的恒星时,如果有行星正好运行到人眼视线与恒星之间的中间,就会阻挡住恒星一部分光线,这样恒星的光度就会发生微小变化,根据恒星光度变化的大小和周期,就大致估算出这是不是一颗行星,这颗行星大致的体积有多大。
引力摄动法 就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观测恒星和行星之间的运动变化,从而确定天体之间的关系和相关参数的方法。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为F=GMm/R^2。这里的F就是引力大小值,G为引力常数,M和m是相互引力作用的两个天体质量,R为它们之间质心的距离。
从引力定律表达式可以看出,引力是相互影响的,引力源双方导致的引力大小与双方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双方距离平方成反比。这样,通过凌星法知道了这颗恒星有行星相伴后,再通过引力摄动法就可以得出这些行星的质量和距离了,两种方法相互印证,就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去年,科学家们已经通过直接成像观测到了两颗系外行星,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可以对系外行星有更直观的了解。但直接成像的两颗星球都是特别巨大的气态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这两颗分别命名为 TYC 8998-760-1b和TYC 8998-760-1c的行星,距离我们约300光年, 一颗比木星质量大16倍,一颗比木星质量大6倍,即便这么大,看到的也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光点。
因此要弄清系外行星有没有生命存在,还任重道远。
科学界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同地外生命和文明可能存在,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理由,但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宇宙太大了,仅可观测宇宙就有万亿个以上的星系,每个星系都有百亿千亿甚至万亿颗恒星,这些恒星大多数都有行星相伴,因此只有地球一颗行星孤独存在生命和文明的可能性太小了。
但迄今为止,人类的确还没有发现任何地外生命和文明的证据,这是什么原因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地外生命和文明存在的条件十分苛刻,而且偶然性太大,因此宇宙中极为稀少。由此也产生了生命孕育和文明存在条件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生命孕育的条件和文明发展之路并非只有地球一个模式。宇宙这么大,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并非只有地球碳基生命才是生命唯一形式。何谓碳基生命?就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基础的生物,我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以碳和水为基础的碳基生物。
宇宙中是不是存在着非碳基生物呢?比如烷基生物,就不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而存在。人们对土卫六(泰坦星)充满了兴趣,就是认为那里是太阳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之一。土卫六表面温度只有-179 ,是不可能存在液态水的,但其表面有液态湖海存在,还会下暴雨,这些暴雨和湖海中的“水”是不是我们常见的氢氧化合物,而是液烷或乙烷等 烷基化合物 。
科学家们认为那里可能存在一种以甲烷为食物的生物,它们在羟湖(甲烷或乙烷湖)深处,能够耐受-179 的寒冷。土卫六有比地球还浓密的大气,表面大气压是地球的1.5倍,但主要是氮,大气中氮含量高达98.44%,几乎无氧,只有微量的甲烷、乙烷、丁烷、丙烷、二氧化碳等。因此如果土卫六生物来到地球环境,到处都是毒气毒水,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环境并非是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唯一条件。
还有不少人认为,地外生命或文明或许连有机物也不是。有人提出,可能存在一种以硅或磷、硼等非碳为核心元素的“非碳基生命”,所谓硅基生命或硅基文明,就是以硅为骨架的生物分子所构成的生命,这种生命孕育出来的文明就是硅基文明。
硅在宇宙中的储量排在第八位,到处都是,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硅是地球地壳中丰度第二的元素。美国的硅谷,就是采用硅为原材料制造高 科技 产品的世界最强最集中之地,或许这里正是地球硅基文明诞生的地方?未来以硅为主要构架的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成为文明的主宰?这是另一个话题,此文不深入探讨。
非碳基生命对孕育和生存环境的要求,就与地球生命完全不一样了。因此许多人认为,科学家们寻找系外宜居星球,企图找到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方法是非常狭隘的,很可能是错误的。但问题是,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存在这些所谓非碳基生命和文明的证据,而地球生物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以这个标准去套更具有实际意义。
如果没有任何条件限定,盲目地去寻找地外生命和文明,岂不更是瞎子摸象毫无逻辑和规律吗?当然,这并不排除以后有了新发现,科学家们当然就会与时俱进地改进寻找办法了。
科学界现在有个宇宙文明等级标准,叫卡尔达舍夫三级文明分类标准,其主要依据是文明用于星际通讯所消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越大,文明程度就越高。这个标准过去我说过很多次,这次就不再赘述了。
根据人类现在所消耗的能量,有科学家估算,达到的宇宙文明程度还只有0.73级。人类若要发展到一级文明,还需要奋斗200年;发展到二级文明,还需要奋斗5000年。三级文明现在连想都无法想象,因此到底要多少亿年,没人能给出预测。
每一级文明的能力,用人类文明为例,简单地说,达到一级文明,就完全能够掌控地球,就不怕来自地球的任何灾难;发展到二级文明,就能够完全掌控太阳系,不惧怕来自太阳系的任何灾难;发展到三级文明就能够完全掌控银河系,不惧怕来自整个星系的任何灾难。
这里衡量最低的文明,也就是这个群体能不能算得上是文明体,就是看这个群体能不能进行星际间通讯,通俗的说就是能够使用无线电向太空发射电波和收取电波。这样看来, 科技 文明才能够算是宇宙文明,人类在发展出现代科学之前的农耕时代,与宇宙文明还不挨边。
地球上生物有亿万种,都属于生命,但发展出文明的只有人类。那么生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发展出一级文明呢?我想下面几点是最基本的要求:
1、这个生命群体必须产生出智慧,前提是具有自我意识和群体间的交流方法,比如人类的思想和语言,这样就能通过交流,形成群体智慧与合力。
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通过工具来延长和加大自己对自然界的应对和干预能力。
3、具有好奇心和 探索 精神,能够不断洞悉和深化对大自然规律的探究。自然规律是不以地域和发现主体为转移的,而是可以放之宇宙而皆准的真理,是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
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讨论点评,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