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是: 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不断增长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一直处于一 个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特点就是: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增长迅速。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大学生群体的几何式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失衡,更多的大学生无法走上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长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当下,我国金融类经济、服务类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会更多的倾向于会计,贸易,计算机等就业岗位供需较大的行业,工科类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心理学、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少。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于专业的设置较为单一,也是大学生就业领域扩展窄的因素。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方面给与大学生的选择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
2024-04-18 广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是: 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不断增长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一直处于一 个递增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特点就是: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大学生群体的几何式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失衡,更多的大学生无法走上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长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当下,我国金融类经济、服务类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会更多的倾向于会计,贸易,计算机等就业岗位供需较大的行业,工科类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心理学、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少。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于专业的设置较为单一,也是大学生就业领域扩展窄的因素。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方面给与大学生的选择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继2013年669万的高校毕业生数据后,2014年再创新高,约有727万大学毕业生。而这样持续上升的数字,也让不少正在准备个人简历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感到更大的就业压力。
据悉,因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变得严峻。目前,更多的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造成以上情况的大致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
二、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0%~40%左右。毕业大学生数量的高速增长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不对称的情况。
三、大学生本身就业和择业观念的误区。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除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之外,大学生失业率也有上升之势。据统计,大学生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仅为20%。
就总体情况看来,大学生就业现状表现为:社会需求变化加剧,
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
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
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
在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现象。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30,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
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己经市场化,但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较缓慢,表现在专业设置调整后,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
毕业生企业就业率下降,考研成为“主力军”
从2021-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2022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相比2021届上涨6.57个百分点;反观选择企业就业其占比则出现下降,2022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占比为34.21%,同比2021届下降了7.15个百分点。除此之外,2022届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17.57%;创业、出国深造、其他占比分别为4.25%、2.07%、1.12%。综合来看,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考公、考编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天津晋级“前三甲”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一直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选择地,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城市。但从2022届中国毕业生城市青睐排名来看,北上广深不再独领风骚,吸引力在逐渐减弱,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北京(9.4%)、上海(7.9%)、天津(6.31%),深圳和广州则排到第九、第十名。从上图数据显示可见,新一线城市吸引力在逐渐增强,天津则成为年度黑马,成功晋级“前三甲”。
近年来,新一线城市近年来迅速发展、环境舒适、气候宜人、生活节奏适中、新兴行业逐步兴起,岗位需求也逐渐增多,也为毕业生迎来了新的选择。加上新一线城市针对以应届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才制定的优惠政策,购房优惠、落户、现金补贴等手段不拘一格,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例如天津的引才政策表明,企业和高校的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的合同,为学生缴纳了保险费满足三个月的条件,政府按照一个人1000元人民币的标准下发补贴;成都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对人才需求量也求大大增加。关于人才安家补贴,符合外籍条件的技能急需紧缺落户人才,办理落户后,可按照《成都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分为A、B、C、D四类,从引进的次月起发放安家补贴,共补贴3年。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只有新鲜血液的源源不断地涌入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才有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出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