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传统文献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如果没有人文,我们只有「生存」,没有「生活」。每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价值竞逐的状态。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一,恐怕就是动物不需要历史感,而人类需要。
作者王泛森是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一生致力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这本书中,这位潜心于历史的学者将会告诉我们,研读历史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体会和感受,学界对于历史上「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作何解读和思考。
本书收录王泛森的演讲和余英时、牟复礼、杜希德等的回忆文章。当我们理解了历史的重要性后,这一趟有关历史的旅程也将真正开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漫长的余生》
在动荡的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轻得宛若一根蒲柳,对于古代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子而言更是如此。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的状态,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迫卷入战争的烽烟,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为平城宫的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成为宫女后,王钟儿却又被卷入了「子贵母死」的制度中,意外地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在北魏宫中生活五十六年之久。其墓志又恰好得以保存于邙山,进而又恰好被发现,诸种巧合,让人能够从中看到她「漫长的一生」。但好在她跟宫廷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借助政治史和制度史的眼光来观察——一个被时代裹挟女性的一生。或者说,是北魏的宫廷政治斗争和政治制度塑造了由宋入魏之后的王钟儿。一个历史上几乎绝对边缘的个体,因为时代的裹挟,成为了《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的时代》这本书的主角。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