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的
解题技巧
专题一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
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
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
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
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
,
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
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
,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
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
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
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
时有以下规律:
①一般情况下,
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
则为错误;
②选
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
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
正确的可能性小;
④选择句子
最长的选项;
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
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
则大致看一下
做好的题目中
ABCD
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
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
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何处容易设置陷阱:
(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完整阅读
例
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2)设问为否定式:标记设问关键词
(3)相似题:见到似曾做过的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
(4)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四、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
“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
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
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例题1】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 *** 实行闭关政策
【解题思路】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封闭的经济形态。
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
找到市场,
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
显然
A、D
两项根源于
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一面,根本原因是两党()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C、推行的抗战路线不
D、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
【解题思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是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主要矛盾。
但这并
不意味着国共两党间的矛盾消除。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
一个阶级总是为本
阶级利益服务的观点,
国共两党分属不同阶级,
因而必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
这也就是国
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时会伴随着不断“斗争”的原因。
故答案为A。
【例3】
('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B
【点拨】
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
因此同学们在做
此类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
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
【例题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实力雄厚
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
C、英军炮利船坚
D、清军武器低劣
【解题思路】依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
D项讲述的是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的军事方面的原因,B项讲的是清朝深层面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败原因,显然答案应选B。
【例题5】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光绪帝大力支持
D、康、梁等人的宣传和发动
【解题思路】“最主要的原因”等同于“根本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按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可以推断答案应为A。
【例题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广西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B、清朝封建统治腐朽
C、列强侵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农民阶级具有强列的革命性
【解题思路】A项是自然因素,不能成为主要原因。
再按内因、外因的原理,答案应选B。
【例题7】(2001年-广东河南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解题思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
《权利法案》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
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
因为如果没有法律至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B。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一般
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例题8】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传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大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题思路】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外商企业里。
因而C项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例题9】1939年,国民 *** 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追问
概率,一般选择题那个概率最小
就是要怎么在不知道选什么的情况下,用哪个出现比较少数而去选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