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句读(du)经传(chuán)囷囷(qūn)极妍(yán)
B、辘辘(lù)辇来(niǎn)参差(cēncī)勖尔植(xù)
C、谬赏(miù)浚其泉源(jùn)珠砾(shu)剽掠(piǎo)
D、黜(chù)恶直栏横槛(kǎn)逦迤(lǐyǐ)长人者(zhǎng)
2、下列各句中的“师”的词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
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或不焉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②⑥/③④⑤
3、下列语句分类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振之以威怒(2)宏兹九德(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云销雨霁(5)早缫而绪(6)或师焉,或不焉
A、(1)(3)B、(2)(4)C、(3)(5)D、(1)(6)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不抑耗其实而已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下列各句,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中的“古文”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同义,即先秦两汉散文。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抨击了当时士大夫有疑惑而不从师的不良风气,论述了要从师学习的道理。
B、《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疏是一种文体,指臣下写给皇上的奏章。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是骈体,但是它一反六朝以来骈文内容空泛、无病呻吟的文风,阐述了当国者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赏罚分明等观点,很有现实针对性。
C、《种树郭橐驼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种树郭橐驼传》用对比和映衬手法,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D、《阿房宫赋》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杜牧。赋是一种文体,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二、默写(15分)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
9、各抱地势,。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0、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11、,函谷举,楚人一炬,。
12、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三、阅读题(70分)
(一)
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师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可怪与欤!
14、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
B、小学而大遗(丢弃)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15、在横线上填上原文中的句子
1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句读之不知(4)择师而教之
A、(1)和(2)相同,(3)和(4)相同
B、(1)和(2)相同,(3)和(4)不同
C、(1)和(2)不同,(3)和(4)不同
D、(1)和(2)不同,(3)和(4)相同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耻相师
(2)句读之不知,惑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8、本段中,作者批判了三种错误的态度,分别为(用原文句子回答)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着眼于“破”,从正反两方面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人,输来其间。,,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杳不知其所之也
(2)尽态极妍
(3)缦立远观
21、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句子并翻译
(2)翻译:
22、找出文中三处比喻句
23、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B、“为秦宫人”以上几句写众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焚椒兰也”,这四个分句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宫中美人之多,在写法上充分体现了“赋”的铺陈特点。
D、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出他们抢夺劫掠的行径。
(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源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4、下列加点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③戒奢以俭④必竭诚以待下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25、(1)“闻”的`对象是什么?
答:
(2)上述句式主要有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6、作者认为,人君应怎么做?(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
27、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赏析,本段至少用了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是论证和论证。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四)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植,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胜,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有类橐驼者(2)名我固当
(3)驼业种树(4)早实以蕃
(5)其土欲故(6)既然已,勿动勿虑
2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舍其名,(郭橐驼)亦自谓“橐驼”云
B、皆争迎取养(郭橐驼)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驼)也
D、有问之,(人)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30、下列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鸡狗不得宁焉
B、其乡曰丰乐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他植者则不然有穴窈然
D、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敛赀财以送其行
31、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郭橐驼能“顺木之天以致其胜”,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木之性”?
(2)很多人对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其危害的两句。
32、对选文第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通过郭橐驼的回答,使人们了解他种植树木技艺高超的原因。
B、本段一方面承上,一方面启下,既解释了课文第2段罗列的现象,又为课文第4段提示主旨做好了铺垫。
C、“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是总括种树经验。在这以下,从几个层次上作具体论述,先在理论上作说明,次谈实践中种植方法,接着,又从正面论述,叙述了他植者的种植方法。
D、本段郭橐驼将自己与其他种植者作了鲜明的对比,话说得一针见血,但又无丝毫盛气凌人之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12345
答案BBDCD
二、默写题(每格1分,共15分)
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9、钩心斗角,蜂房水涡。
1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1、戍卒叫,可怜焦土!
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1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三、阅读题
(一)(20分)
14、A(3分)
15、(3分)(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官盛则近谀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6、(3分)B
17、(1)(2分)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2)(3分)(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18、(3分)(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9、(3分)B
(二)(18分)
20、(3分)(1)到(2)姿态美好(3)久
21、(1)(2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4分)把玉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22、(6分)(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3、(3分)B
(三)(14分)
24、(3分)C
25、(1)(1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排比、比喻。(1分)通过比喻引出话题或中心。(1分)
26、(2分)居安思然,戒奢以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7、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4分)
作用:比喻论证,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同一问题正反两方面论证,说理更加透彻。(2分)
(四)(18分)
28、(6分)(1)类:像(2)名:取名或叫,称
(3)业:以……为业(4)实:结果实
(5)故:旧(6)已:通“矣”
29、(3分)D30、(3分)D
31、(1)(1分)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2)(2分)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2、(3分)C